返回第五十四章 大魏险情 才子初露锋芒(二)(第1/2页)  楚乔传之风云再起首页

关灯 护眼     字体: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

    “赵西安,听说你是赵家的偏房庶出,此前一直未有功业,隐没于赵家,没想到你如此智略过人,赵家这是人才辈出。”

    “西安惶恐,能为陛下分忧解愁,是臣的荣幸。”

    元彻挥了挥手,让赵西安退回大臣之中。转头看向东方忌,想知道他现在有何计策。

    “东方先生,刚才赵西安所说,您听后有何想法,可有妙计退敌?”

    “回禀陛下,臣还在思索刚才赵公子所言。此计的运筹帷幄的手腕确实让人惊艳,用心颇深,我需要好好思量计较一番。”

    “其余大臣,可有其他想法或其他要事,皆可上奏。”元彻看向下面的大臣们。

    “陛下,臣有要事启奏。”

    “何大人请讲。”

    “近日微臣接到淮河紧急奏报,前些日子淮河沿岸突降暴雨,导致淮河洪水泛滥,常年失修的堤坝溃堤情况紧急,不少难民已经逃离原住地,向长安方向沿途而来。其中有好几个城镇发生了盗抢事件,还有官民斗殴事件。情况万分紧急!”

    元彻听后十分震怒,站起来怒问道:“淮河沿岸一直是有专款维护的,怎么会常年失修,每年的财政上,都会上报不菲的淮河维护经费,何财贵给朕好好解释下,这些笔淮河维护费,是怎么回事!!”

    听到元彻怒不可遏的吼声,一个中年男子,快步上前只听“咚”的一声,跪倒在大殿中间,身子战战兢兢,磕头说道:“陛下,臣有失察之罪,臣罪该万死。”

    “何财贵,你一句该死能挽救上万子民吗?你给朕说说这钱去哪了!你要是交代不出,你们全族都给我去淮河修堤坝去。”

    “陛下,容臣回禀啊。自从上前年太上皇修建九华行宫起,财政就一直有所亏空,这些年地方税收又屡屡征收困难,大量的军饷物资的置办以及城池修护,这些都是需要大笔银子,所以在五年前,淮河的维护饷银就已经停止发放了,淮河河堤也就无法正常维护,这便导致了决堤的危险。罪臣请陛下降罪。”

    元彻听了何财贵的话,这才知道这几年的国库为何如此空乏,不由的忧心如焚,愁眉不展。

    “众臣听了,可有良策?”

    殿中的大臣又开始低声交头接耳,过了许久也未见有人出来答复。

    元彻无奈,继续问道:“还有没有什么紧急的事需要现在上奏的。”

    “启禀陛下,微臣魏奇有事启奏。”

    “今日许多渡口城镇,突然出现大部分商贾大户,出现秘密转移钱财,人口,以及多处房产家财。其中部分城镇还出现了食米、平盐短时间的短缺。导致这些城镇的虚高兜售,引发了不小的骚乱。这些商贾为什么突然这样,原由不明。”

    “原由不明,那你们这些是干什么吃的,给朕查,七日内查不出来,你们就自己去刑卫司领罚吧。”

    “还有事启奏吗?没有的话,赵西安,东方先生,几位将军留下。剩下的都给我回去好好想想,今天提的淮河溃堤危险和商贾突发异常这两件事,如何解决。明日早朝在意,如明日未有人提出良策,你们都给朕到殿外跪到有良策为止,都滚下去。”

    “诺。”众大臣纷纷行礼退出大殿。

    偌大的执政殿,现在也就剩下五人在了。

    坐在龙椅上的元彻是焦躁不安,一波未平一波又起,内有忧患外有强敌,此刻如果宇文玥还能在身边,至少他的心还能镇定几分。抬头看了眼大殿里的其他四人,忧心如焚的说道:“现在国难当头,外有强敌虎视眈眈,内有忧患朝不虑夕,时不我待啊,东方先生可有什么良策,能解这困局?”

    “陛下,外忧内患,事有大小先后。臣在早些时候就已经得知了淮河堤岸年久失修和商贾外逃这两件事,并已在暗中有所安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