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第十六章 杨善人祈雨抓死阄(第1/3页)  古公岭轶事首页

关灯 护眼     字体: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

    公元二零一二年夏天,古公岭肖岩村爆出奇闻:村中一名五十岁左右的男子,忽然返老还童,相貌外表分明二十岁模样,看上去比其儿子还要年轻。为弄清此中原委,无数好事者趋之若鹜,尽皆奔赴古公岭,要亲眼目睹这个人间奇迹。怎奈事与愿违,当事人已杳如黄鹤,不知归隐何处,销声匿迹,难觅影踪。询及家人,闪烁其词;讨教村人,讳莫如深。访客们怀揣满腔热情尽兴而来,带着遗憾败兴而返。人人垂头丧气,个个无精打采,怨恨自己实乃凡夫俗子,无有仙缘,徒落得望岭兴叹!

    有道是工夫不负有心人!访客中一人经多方打探,闻着此人乃巧妙村孔先生高足,师生关系相处的一直很好,便突发奇想,另辟蹊径,前去拜访热情好客的孔先生,方才揭开层层谜团,将返老还童的真相大白于天下。正是:山穷水复疑无路,柳暗花明又一村。

    妙巧村口槐荫树下,一老一少开怀畅饮。面前青石桌上的几袋油炸大豆c糖炒花生c泡椒鸡爪等简单佐酒之物,业已所剩无几,两瓶四星“世纪金徽”快要见底,对饮者皆有八分醉意,但思路清晰,谈吐得体。

    “先生,好酒量!让学生再敬您一杯。”

    “好,那就再干一杯。”酒酣耳热的孔先生豪兴大发,举杯一饮而尽,又忘嘴里丢了一粒花生米,边嚼边说,“酒逢知己千杯少,话不投机半句多;人生难得遇知己,大醉一场又何妨。”

    “先生老当益壮,真乃海量也!学生自愧不如。”

    “自古英雄出少年,老当益壮疾奋蹄。我只能算是舍命陪君子。”

    “老先生毋须自谦,假若倒退十年,学生根本不是您的对手。”

    “人贵有自知之明!真乃是孺子可教也。”孔先生把空酒盅倒扣在青石桌上,捋着银须笑道,“酒不能再喝,就此打住,免得出乖露丑。常言说无事不登门,登门必有事。趁着人现在大脑还有一丝灵光,莫失良机,有话就讲。”

    “真人面前不说假话。学生有一事不明,特来讨教先生。”

    “只要是我知道的,定当全盘托出。”

    “闻听肖岩村有人返老还童,此话当真?”

    “何谓真假?唉······”孔先生一声叹息,无限感慨地说,“有道是假作真时真亦假,无为有时有还无。真假二字,暗藏天大的玄机,常人难以定论。就你刚才所问,局外人心目中自然难辨真假。对于我,倒还能说出个子午卯酉。”

    “听说此人乃先生高足?”

    “对。”孔先生抚须长叹道,“为人师表,谁不奢望桃李满天下c扬名四海?我虽为一名山村小学教师,没教出栋梁之才,但亦有几个值得自豪的学生。他,就是其中之一。”

    “如此说来,他与学生的关系自是非同一般?”

    “是啊。发生异变后,他前来辞行,留下一个笔记本,我看后方知此事实乃冰冻三尺,非一日之寒也!显见其已臻大道,果应了当地那个古老传说,每一千年古公岭必有神仙出世。”

    “还有此等奇事?”

    “当然,这些都是传闻,没有真凭实据。比如那些羲皇娲里的上古神话传说,就无法考证。至于有文字记载的东汉蓟子训和北宋冰大师两位的神迹,你可曾听说过?”

    “学生孤陋寡闻,自是不曾听闻,就请先生讲说一番,长长见识。”

    “算起来,东汉到北宋,相隔千载;北宋至今朝,刚好千年。看来民间传闻并非空穴来风,自有其中道理。”

    “恳请先生把话说得再明白些,满足学生的猎奇之心。”

    “好说。”孔先生笑道,“胸中一壶酒,犹胜万家书。桌儿虽小,是说理的地方;盅儿不大,乃论事的江湖。既然畅饮了你的酒,结交为知己,就不要嫌我婆婆妈妈,胡言乱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