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第343章 发财要靠脑子(第1/2页)  唐末昭宗首页

关灯 护眼     字体: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

    蒸汽机还是那台蒸汽机,与锅炉连成一体就显得极为紧凑,甚至一个人都能推着走。

    “扑哧c扑哧。”

    它发出的声音就像是一只怪兽在喘息,时不时的还有一缕缕白烟冒出来。

    “不错。”李晔细细的看了一遍,并没有发现什么纰漏,笑道:“这台蒸汽机已经达到了设计要求,可以让工业部发布下发许可证了。”

    “是。”

    曹振的脸上并没有多少笑容,蒸汽机虽然解决了动力问题,但它高昂的价格却是一道拦路虎。

    就面前这台3马力锅驼机,造价高达8万,这在当下已经是一笔巨款。

    就算是长安城里的中等人家,都不一定拿得出这么多的钱来。

    再说,现在的工价并不高,普通工人的月工资不过300出头,即便加上一些奖金也不到500元。

    购买一台小型蒸汽机的钱,足以养160名工人了。

    “怎么,你怕蒸汽机卖不出去?”李晔笑道。

    曹振小声道:“卖是肯定卖得出去,但是能用在什么上呢?”

    李晔笑道:“曹工真是当局者迷,之前在推广水车时,工业部是规定了相关数据的,蒸汽机套用那个标准就可以了。”

    造出蒸汽机只是第一步,还需要大量的应用机,才能将这个优势发挥到最大。

    早已经深谙此道的李晔,在推广水利设备时,就强制性的要求使用工业标准。

    现在即便是更换为蒸汽机,也并不受太大的影响。

    但有一点,李晔故意含糊了。

    那就是输出功率带来的问题!

    蒸汽机的功率远高于水车,那些木制的应用机根本承受不起,运作几下甚至都有可能散架。

    要想解决这个问题,机器制造厂只能使用金属来制造机器,而这会促进金属加工工艺。

    工艺的提高会促进机器的精密程度,从而让蒸汽机的功率进一步提升。

    这就是一个良性循环,会让周边产品的品质得到极大的提高。

    虽然在大部分时间内,这样的改进似乎只是一小步,但综合起来就和奔跑无异。

    一旦那些投资着获得足够的利益,就会带动越来越多的人投入其中,从而让这个系统产生翻天覆地的改变。

    曹振愁眉苦脸道:“陛下,我们进行过实验,蒸汽机确实能带起锤床,但那个机器的功率实在太大,三两下就把机器震裂。”

    李晔摇头道:“曹公,你们就是抓不住问题的关键。既然现在的锤床无法适应蒸汽机,那重新设计一台能够适应的。还有,你们的眼睛不要总盯在军工上,没错现在确实有很多的军火订单。但进入和平状态后,还会有多少人再购买武器?

    各位,发财是要靠脑子的,长安城内有很多的手工纺织厂,即便是夜以继日的生产,依旧不能满足需求。并不是咱们的原材料匮乏,而是原材料太多了。无论多少人工作,都无法将它全部生产成成品。

    为什么就没有人研制纺织机呢?朕已经把奖赏开到10万元,但到了现在依旧没有一个人揭榜。是咱们大唐人太笨吗?显然不是,朕见过雕刻精细的美玉,惟妙惟肖的织品。但这些都是前人的杰作,到了咱们手上连一点改进都没有。

    各位,今年到现在,技工学校培养近2万名学生,昭应城培养了3000名学士。除了一小部分进入朝廷之外,别的都被你们各自吸纳。本来朕是寄予厚望的,甚至幻想在年末能看到大量的新产品涌现,或者是有什么提升效率的新设备问世。但是到了现在,朕还是一无所获。

    甚至连最有希望突破的洛马钉,现在也把重心放刀剑生产上,让火枪的产量一再下滑。吴小六的车行更不必说了,载重马车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