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7我想这是应该的(第1/2页)  王老二和他的七个孩子首页

关灯 护眼     字体: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

    7我想这是应该的

    城市新建小区里最早的居住者,——物业管理方称其为业主,——大多是来自四面八方的年轻人。他们从农村来到城市工作,为了方便城市生活,想方设法凑钱在小区买套房,多是定居或是暂住,目的就是安个家。如今生活节奏快,即便住在同一单元,同一楼层的对面,哪怕是屋门挨屋门的近邻,早出晚归,各忙各的,彼此不见面,彼此不认识,自然谁也不管谁的事。当然也有炒房客,买到房子之后,一定不让房子闲着,倒卖,出租,只要有人愿买房,愿来小区住,掮客从中帮忙,弄俩小钱花花;房屋黑窗的时候长,房屋亮窗的时间短:房客就像走马灯,这边来,那边走,这些人来去匆匆,更不管别家的事情。这是新建小区的特点。

    随着时间推移,这帮业主结婚生孩子,情况在不知不觉中就发生了大改变:帮忙带孩子的奶奶c爷爷c姥姥c姥爷,即便是聘请来的年轻保姆,也都会推上童车,带着孩子,悠悠下楼,凑在院中适宜的地方,操着带有各地方言的普通话,东家长西家短,在欢快c自然c和谐的语言交流中,看似无心,实也无意,无形中已把自家媳妇儿子的孝,别家女婿闺女的好,挂在嘴边,颠来倒去,随着唾液的清扫,早把那孝和好的儿子媳妇c闺女女婿,涂抹得湿漉漉,洗刷得亮晶晶,还没见着模样,便让大家知道他们身上放着光,有着时代精神,是些让大家喜欢的好青年。在那颂扬美好的同时,他们也会把让人讨厌的“孬”,撂翻在光天化日之下,晾晒一番。这时,业主之间虽无来往,其各家家境人样,都已曝露于当院,已无大秘密可言。

    北院摔破脸那老太太,在院里嗷嗷大哭,已不止三两次;断断续续背着人流泪,至少也有一年时间。王老二老俩和三儿媳妇,来这院里早,那老太太的事情,他们早于大儿子知道。王老二的老伴愤愤不平,曾对着王老二说过:“这老太太这样还有啥活头?一根小绳挂上她儿媳妇门头,套住脖,腿一蹬,寻她老头去算了。走了也都清净,也就没有气生。这样嗷嗷哭,孩子们能是啥名声?让孩子们还咋做人?。”

    王老二不是这看法,他不同意老伴儿的说法。他说:“你这样说就太自私了。她那样一走,她孩子们还咋活?只怕那样儿子儿媳就过不到一块儿,就得离婚了。到那时,她孙子也就没了好日子过。一走了事儿那不好。这还得再商量,这得走个双方都能接受的方案才最好。”

    三儿媳妇听着公婆这么说,她不同意老俩那观点,脸色严肃很认真,说:“这得起诉么。这房子是老太太自己掏了首付,又帮着他们把孙子带大,现在用不着老太太,就这么死撵活撵老太太。这已经犯了刑法。这得起诉。这得去法院起诉,把房子夺过来。”

    王老二老俩听得三儿媳这么说,觉得起诉这事儿过了头。又发表他俩的看法说:“家丑不可外扬。只要不经法院,无论咋折腾,还是一家亲。要是一经法院,她孩子们就没了脸。到那时没了亲情,要那房子还有啥用?老太太不要儿孙了,还能跟那房子过?那她早年不是把老家的房子卖了,来这儿为儿买房错了么?闹到法院,岂不是说她自根上就把事儿办错了?起诉是有些过头了。”

    老三儿媳不服气:“不起诉,就这么天天受气么?”

    大儿子和大儿媳这时已知道老太太是遇住啥事儿了。两人都老实,都显得很无奈,大儿子说:“照这样,依照我的脾气就不在这个家里过,拉根棍子,端个碗,一路要饭,出门走,周游四海图自在。山南海北的,只管跑。还能害怕死到半道没人埋了?就是一只死老鼠,扫马路的还得把它撮进垃圾箱。何况这还是个死人呢。我就不相信人死没人埋呢。”

    大儿媳妇双手合十念叨说:“离开这个家,离开这些人,出家念佛去。心气只要顺,哪里都自在。”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