开学这天,上午的两节课结束,同学们却都没闲着,安静地坐在教室里埋头读书。
这个学期的课表跟上个学期没多少出入,差不多每天五六节课,剩下的时间全靠自觉。
姜小杰抱着高高的一摞信走上讲台,用黑板擦敲了敲桌子,道:“积攒的信有点多,我就不一封封送了,念到名字的自己上来拿。”
林维桢没想到还有自己的信,接过信一看,是徐宝奇从美国寄来的。
原本经济方向的学生很难获得公派出国名额,不过徐宝奇运气不错,正好赶上了世界银行出钱赞助中国培训高校青年教师的时机,有些学校动了歪脑筋,把77和7两级学生中优秀毕业生以教师名义留校,然后用世界银行计划培训教师的钱送这批优秀学生到国外读研究生。
徐宝奇正是借着这个机会,先留在北师大任教了小半年,然后被学校送到美国读委培研究生,而他的女朋友却没有这么好的运气,继续留在首都,在一所高中当老师。
信中,徐宝奇讲述了他的所见所闻,有点像刘姥姥进大观园,到处充满了惊叹。
看完信,林维桢叹了口气,知道徐宝奇以后可能不会回国了,不过每个人都有各自的选择,不能强求。
经过两年多的筹备工作,十二大提前了两三个月提前召开,会上正式提出了“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新命题,以及在八十年代里,中国必须力求完成以经济建设为核心的三大任务和四件工作。
十二大结束后,紧接着召开十二届一中全会,为响应十二大提出的“干部年轻化”工作,设立了顾问委员会,一大批老一辈革命家开始逐渐退居二线。
象牙塔里的学生对发生在同一个城市的这些大事几乎没多少感觉,生活依旧。
大四的应届生也不用找工作,日复一日地上课、泡图书馆、打球、谈恋爱,而那些打算考研和出国的人,则是抓紧时间准备十二月份的研究生招生暨出国留学资格考试。
像经济系这些后娘养的,只能用羡慕的眼神在一旁看着,然后咬着牙发狠,都是两个肩膀抗一个脑袋,你们无非占了专业的光,我们不靠天不靠地,更不靠国家支持,我们靠自己一样也能出国!
抽空把开题报告给陈老送去,陈老只花了不到两分钟翻了翻,就拍板道:“不错,就按照这个思路写。”
林维桢愣了,问道:“陈老,您这就看完了?”
陈老抬头笑呵呵道:“怎么,不相信我?论文好不好,其实只需要看目录标题就能一目了然。你的论文结构没什么大问题,我还有什么不放心的?”
林维桢笑道:“那就好,主体部分我已经写了一部分了,这样一来就不用改了。”
陈老道:“时间还充裕,慢慢写,不要急。”
林维桢应道:“我知道了。”
陈老看了看时间,道:“明年就要毕业了,有什么打算?”
林维桢小心翼翼地看了陈老一眼,不知道他心里是怎么想的,顿时支支吾吾起来。
陈老见他这副模样,温和地笑了笑,鼓励道:“大胆说,有什么说什么。”
林维桢道:“陈老,我想出国留学。”
陈老不置可否地点点头,问道:“出去见见世面也好,有中意的学校吗?”
林维桢道:“还没考虑呢,现在我只想把毕业论文写好。”
陈老道:“出国留学也好,留在国内也罢,都是以后的事,好好干,去吧。”
从办公室出来,林维桢心里犯起了嘀咕,刚才陈老虽然没有明说,不过看他的意思很可能是想让自己留下来。
尽管自己是铁了心地要出国,可如果陈老亲自开口了,自己还真不知道该怎么拒绝。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