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第二章 智斗(第2/3页)  再建一个大汉朝首页

关灯 护眼     字体: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

大人如何评价曹公?”

    荀彧稍加思索,淡然一笑,道:“治世之能臣,乱世之英雄。”

    刘备闻听此话,更加佩服荀彧机智,利用许子将之言,稍加改之,便为自己之论,既没有丝毫纰漏,又能赞赏自己主公,两全其美。

    刘备故意挑唆道:“荀大人乃是颍川名士,自幼饱读诗书,当知修身c齐家c治国c平天下之理,初董卓乱政之时,舍弃一番家业追随袁公,不曾想此人虽名声响亮,却一庸人而,不堪大用,故弃之;转而追随小有名气之曹公,在下着实佩服荀大人。慧眼识人,当真是天下无双。”

    荀彧只是撮撮山羊胡,仍旧平静如水,不骄不躁,真有大儒风范。

    刘备继续说道:“如今天子身在许都,再不是昨日董卓c李傕等辈手中之玩物,这或许是一种幸运,荀大人欲助曹公成就齐桓晋文霸业,扬名于史,此亦人之常情也。

    然此时绝非周天子之时可比,自始皇一统天下之后,皇室便已经发生了质的改变,曹公此时奉天子以令不臣,却不保日后挟天子以令诸侯,高祖基业很可能就毁于曹公之手,而荀大人便是帮凶。”

    自始皇帝焚书坑儒之后,天下乱作一团,高祖帝斩白蛇起义,历经艰险一统天下,武帝爷罢黜百家独尊儒术,让儒家再一次兴盛起来。

    像荀彧这种饱读诗书的儒士,更是受这种忠君爱国的思想束缚,他又怎能允许曹操谋篡帝位,历史上荀彧便是因为反对曹操称魏王加九锡,才被曹操赐死的,有了这一点保证,刘备才借此试探一下荀彧。

    荀彧脸上略有抽搐,但仍旧佯作无事,嬉笑一声,道:“看来皇叔并不了解曹公,曹公乃当世第一忠臣,在下少举几例便可知晓。

    熹平三年,曹公为雒阳北部尉,不畏强权,坚定执法,五色大棒处死蹇图,此为其一;

    同年,曹公右迁顿丘令,时则顿丘法令不通,豪强横行,曹公至顿丘,一年有余,自此政令大行,豪强束手,百姓安居乐业,顿丘得以大治,此为其二;

    董贼祸乱雒阳之时,曾以骁骑校尉之职利诱曹公,然曹公终能拒之,遁回陈留,散尽家财,招兵买马,于乱世之中高举义旗,此为其三。

    诸如此类之举,多如牛毛,数不胜数,然皇叔竟妄言曹公欲篡汉自立,此真诽谤国之忠臣也。”

    刘备暗自一笑,一切尽在预料当中。

    “人不变者,善变也。或许曹公当初真的是汉室忠臣,但是此时心态已然有了变化,拥兵数十余万,怎能屈居于一孺子。日前许田围猎之事,荀大人想必已然知晓,若是汉室忠臣,焉能如此。此时曹公仍旧离不开大人,若是其成就一番事业之后,野心更加膨胀之时,大人必为其所害也。”

    刘备说完这些话,又端起了案上的茶杯,抿一小口,瞥一眼荀彧,适才的悠然自得,大儒风范已然全无,取而代之的是眼神飘忽,大汗淋漓,刘备暗自言道:“整不死你!”

    刘备又加了一把火,道:“曾听闻先生投曹公之时,曹公对先生言道‘吾之子房来也’,不知可有此事否?”

    荀彧坐立不安,咽口唾沫,道:“确有此事。”

    刘备只是一声苦笑,便不再言语,又抿一口茶,略有所思地叹息了一声。

    此时无声胜有声,刘备的一声叹息,就像是一把利剑,插入了荀彧的心脏,越是这样便越让荀彧觉得不对劲儿。

    荀彧没有了盛气凌人,双手作揖,拜道:“还望皇叔直言相告。”

    刘备佯作推辞,面露难色,道:“这还是不必了吧。”

    荀彧再拜,拊掌发誓,道:“此言入得你我之耳,第三者绝无知晓,若违此誓,天人共愤”

    荀彧还没有说完,刘备忙厉声制止道:“荀大人休得胡言,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