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第 48 章(第2/4页)  曾经德隆首页

关灯 护眼     字体: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

下的主观基调服务。最后出来的文字,一定是带着浓重领导色彩的、主观臆断的、误导读者的东西。

    有人说,德隆是被郎咸平骂垮的,被媒体骂垮的。我个人并不赞成,我也不认为郎咸平有这个能力,但是媒体却有这个能力。昆明商业银行科技支行曾经就因为一个行长卷款逃跑的谣言导致了一场严重的挤兑风波,让昆明动员了很大的力量才平息下来了。这还是口口相传的谣言,尚且如此,如果让这个谣言出现在媒体上将会是什么结果呢?

    第八章 让往事告诫未来(10)

    媒体和企业既不能相互冲突,也不能老死不相往来,也不能相互勾结。企业应该善待媒体,尊重媒体;同样,媒体也应该善待企业。这样的企业会健康,这样的媒体也会赢得更多读者和受众。

    八、关于金融混业

    德隆之败,最终是触犯了中国金融的天条。一个快速成长的民营企业不到20年的时间,居然或明或暗控制了20多个金融机构。如果任其发展下去,势必会成为新的金融寡头。一个仅仅二十年不到的企业,尚未在中国政府、中国金融监管*领域、中国金融服务市场建立起自身的市场信用。你凭什么要控制这么多金融资源?这必然涉及国家金融安全,尤其是在中国金融整体运作水平、服务水平、监管水平都不高的情况下。

    但是中国金融目前又处在一个非常关键的历史时期。虽然各大银行通过几年的坏账剥离、财政注资、整体上市而改善了整个银行的金融资产结构。但是,中国大型金融机构的整体水平并没有明显的改善,虽然中国经济的快速发展尤其是城市化进程加快,房地产行业火bào使金融服务业的业绩大增而掩盖了服务水平不高的窘况,但潮涨总有潮落时,短短16年的资本市场历史足以证明过去的教训了。我们在金融政策上老是用堵的方法来对待海外的资本涌入和海外金融机构一轮又一轮的冲击,终归不是上策。

    中国目前是放开金融混业经营的最佳时机。我们已经看到有了银河金融控股公司,有了中信控股、平安集团。但我们总是犹抱琵琶半遮面,总是像在偷吃禁果一样,不给予立法。应该尽快进行金融混业立法,尽快建立混业监管机制来规范目前已经发生的混业行业行为,鼓励健康的混业模式。

    我认为应当根据目前中国已有的金融格局,尝试进行两类金融混业模式:一类是以银行为核心的金融混业模式;如工商银行、建设银行、中国银行、农业银行、民生银行等。这类机构以现有银行业务为核心,通过投资证券、保险、期货、信托等机构,以全资或控股的方式拥有境内外多个不同功能的非银行金融机构,建立混业模式,各机构不取消独立法人地位,在建立防火墙,建立风险隔离机制的同时,进行jiāo叉服务、jiāo叉销售,提高效率。这一混业模式是中国金融的旗舰,是支柱。只要他们不出问题,中国的金融就不会出问题。另一类为控股公司模式,类似于中信控股、平安集团、银河控股等机构。母公司不是金融机构,不直接经营,是投资控股机构,只投资于金融机构,包括非全国xìng商业银行,主要业务构成是投资银行而非商业银行或者保险业务。每个机构同样是独立法人,建立防火墙。除此之外,还有一些小型的、专业化极强的金融控股公司。如一个控股公司仅有两个金融机构,规模不大,但是在金融细分市场上有很牢固的地位。

    九、大企业战略

    中国迟早是要靠大企业立国的。但我们却看到一批又一批中小企业在走向大企业途中壮烈牺牲,存活下来的不多见。

    德隆失败时已经是民营企业中的超大型企业了。几年过去,也没又见到哪个企业达到当年德隆的规模。许多企业都以德隆为戒不敢言大,要隐身,作隐形冠军。至今也有几个当年活下来的家族类企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