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第 48 章(第2/4页)  易经系传别讲首页

关灯 护眼     字体: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

也很不幸,人已被科学所利用了,这就是《易经》说的“文不当”。“文不当故吉凶生焉!”科学的发展,对人类而言,不是大好,就是不坏。就今天的发展来看,人类的浩劫恐怕快要来了。为什么我们敢这样说?是根据《易经》的道理看到的。

    第十章是研究《易经》理论的。后世有一派学者,专门用《易经》来研究历史的变化。宋朝邵康节的《皇极经世》这部书,就是专门研究历史哲学的。现在市面流行的《推背图》、《烧饼歌》之类的书很多,过去帝制时代都封锁在皇宫大内,八国联军到北京,这些书才流传到外边。因为这些主要是预言历史变化的,过去是禁止一般民众阅读与研究的。

    第十一章 易之兴也

    易之兴也,其当殷之末世。周故盛德邪!当文王与纣之事耶?

    是故其辞危。危者使平,易者使倾,其道甚大,百物不废,惧以始终,怕要无咎,此之谓易之道也。

    医世的学问

    “易之兴也,其当殷之末世。周之盛德邪!当文王与纣之事耶”

    第七章谈到“易之兴也,其于中古乎?作易者其有优患乎”?这里说“易之兴也,其当殷之末世,周之盛德邪,’!孔子研究《易经》认为.《易经》的学问最发达的时候,也就是殷朝末年、周朝革命的时候。最为兴盛是文王坐牢时候的著作,因此才叫《周易》。

    “是故其辞危。危者使平,易者使倾,其道甚大,百物不废,俱以始终。其要无咎,此之谓易之道也。”

    “是故其辞危”,所以它用的辞句都是真话,实实在在的直言。危是直言不阿的意思,当然也含有危险的意思在内,在这里不完全作危险讲。

    “危者使平" ,正的道理是要求天下太平。

    “易者使倾”,易就是变动,变动中容易倒下来。不希望他倒下来,便要把它扶持起来。

    “其道甚大”,所以就历史来讲,这里边包藏的学问非常的大。

    “百物不废,惧以终始”,文王研究《易经》所得的结论,也就是这八个字。所谓“百物不废”,就是一切万物之间互相都有一种关系存在。但是有一点很重要的是:人与天地万物之间时时都为谨慎小心,这就叫做戒慎恐惧。宗教家所讲的“戒”,并不是条文,随时小心就是戒,做人要随时在戒慎恐惧中。儒家的学说就在发挥这四个字的道理。

    “其要无咎,此之谓易之道也。”戒、慎、恐、惧,并不是要我们终日生活在恐怖害怕中。如果那样,这个日子便活不下去了。事实上,也用不着这样。“其要无咎”,自己心中寂然不动,永远是太平的,“此之谓易之道也”。《易经》所告诉我们《易经》的道理,就是这样。

    这一章的文字很容同懂,很浅易明白。换言之,就是帝王领导学的中心。其中最重为的只有两句话,就是“危者使平,易者使倾”,这就是最高的帝王领导学,使不平的能够平,使要倒的国家社会不要倒。这个中间的道理、学问、方法,“其道甚大”,大太多了。

    “百物不废,惧以终始,其为无咎。”这就是处处做到没有毛病,能够做到没有毛病,“其道甚大”,这个中间的学问太大了。所以后人称《易经》的学问是医世之学,道理就在这个地方。

    第十二章 夫乾天下之至健也

    夫乾!天下之至健也,德行恒易以知险。夫坤!天下之至顺也,德行恒简以知阻。能说诸心,能研诸侯之虑,定天下之吉凶,成天下故者。

    是故变化云为,吉事有样,象事知器,占事知来。天地设位,圣人成能,人谋鬼谋,百姓与能。

    八卦以象告,爻彖以情言,刚柔杂居,而吉凶可见矣!

    变动以利言,吉凶以情迁,是故爱恶相攻而吉凶生,远近相取而悔吝生,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