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第 9 章(第1/4页)  性格企业家首页

关灯 护眼     字体: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

    己的工资都拿出来借给他们。

    沙场老兵(11)

    对方信任的基础,缘于他们知道徐立华是在真正地创业。“现在很多从海外归来的所谓‘创业者’,有很多人也找我谈过,我一看他们就不是真正地创业!前两天还有一个博士在跟我谈,他说我回来,你给我投500万美金,给我一年3万美金的年薪,然后还要技术入股占40%……你想想,这是真创业吗?是假创业!钱是我出的,他的工资也已经拿走了,最后这个企业失败或者是亏损了,他一点风险也没有。我们的创业不!刚开始时,我们几个创业者在企业每个月只拿800块的生活费,其他一分都不拿。我们引进的技术人员都可以拿到3000、4000。所以他们知道我们是怎么花钱的,买设备、投广告,都是很清楚的事情。所以如果不成功,我们的风险更大。”

    徐立华至今还有一本账本,里面记录着当初的借款情况:国税所借10万,地税所借5万……镇里的干部砸锅卖铁地陪徐立华做这个事情了,如果万一失败了,徐立华如何向他们jiāo代?徐立华坚持,最后就是把设备卖了,也不能失信于人。

    遇到一些大的问题,据说连宁波市的市长都会亲自为他们“出马”,召开协调会解决一些问题。“最主要的是他们有这个意识。波导是奉化唯一的高新技术企业,它对改变奉化的产业结构、对改变奉化的人才结构,都有巨大的影响。只要一说波导,不管是在镇里面,还是在奉化、在宁波,政府都是全力以赴支持的。”

    企业家和政府相处的关系很微妙,中国有很多企业家就是因为没有处理好,最后把自己给“处”进去了。徐立华却很明白这个度:“其实很多人不明白,现在搞的是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有人根本不把这句话当一回事。有的只看到了计划经济几个字,有的只看到市场经济几个字,其实它们是完全不能脱离的一个整体。做企业你首先对这个搞明白,要摆正自己的位置。我们搞企业或者其他东西也好,都是在为国家、为社会做贡献,否则我们就不叫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了。这个前提你明白了,就好办了。政府支持我们是为了促进地方经济的发展,企业发展了肯定也要为地方政府做贡献,这个是自然的。”

    但徐立华认为自己恰恰是走不了“上层路线”的人,因为他的政府关系不过是和镇政府、乡政府的关系,到省里就没有关系了。有时候,企业做得这么大了,可能会有更高层的领导主动找上门来,徐立华却不太“领情”:“他找我来干什么呢?他不过是来视察罢了,我们向他汇报工作。也许他从头到尾就来了这么一次,我就和他有关系啦?这种关系是领导视察企业的关系,是关心企业、支持企业发展的关系。”

    但徐立华认为自己也不是“怕”政府和高官、不是刻意和政府在保持距离。“怕什么呢?那一定是有猫腻!你没有猫腻你为什么要怕?除非是向领导行贿了。我是欢迎一些领导们来,他来是来支持我们企业发展的。但是要我去给他送钱,那是不可能的。我在宁波十几年了,你去查查,我们给哪个领导送过一分钱?”

    “它想收购我的股权?我还想收购它的呢!”

    细究波导每次的股权结构变动,会发现徐立华都会留一点点空间,比如刚和奉化大桥镇合作时,徐立华会比他们少1%;后来和宁波电子信息集团合并时,徐立华又比他们少0.75%,有人把这个理解为徐立华心目中的一个安全距离。徐立华也认为,这种股份结构是安全的:“不管是国企也好,还是私企也好,我们始终认为一股独大不是好事情,必然带来决策的独断专行,必然带来个人利益凌驾于公司利益之上。所以我们在设计这个股权时,也故意设计成不是一个人说了算的状况。比如在宁波科技集团公司,我只占36%,他们三个人加起来比我多。当他们三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