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第 58 章(第2/4页)  从苏联到俄罗斯首页

关灯 护眼     字体: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

,máo zé dōng有诗:“冷眼向洋看世界”。说“冷眼向洋”就是“看世界”的意思。即使不曾联想到毛诗也可以,从清朝说的“出洋考察”到前些年说的“洋为中用”,都是把“洋”字解释做外国的意思。说“冷眼向洋”,就是用冷静的眼光去看外国。资中筠、陈乐民主编,资中筠、陈乐民、冯绍雷、刘靖华几位合著的这一部《冷眼向洋》,副题就是“百年风云启示录”,就是用冷静的眼光观察20世纪这一百年美国、欧洲、俄罗斯(其中有七十年是苏联)有些怎样的风云变幻,特别是它们的这些成败得失对我们有怎样的启示。

    从主编写的前言中可以知道,全书于1999年8月定稿,这是20世纪即将过去,新世纪即将来临的时候。在这世纪之jiāo,有不少人也在思考这方面的事情。所以这本书在2000年4月问世,立刻受到读书界的欢迎,五千部书很快售罄,才几个月出版社就安排了第二次印刷。几年过去了,作者们又增写了一些新的章节,修订了一些旧说,以四分册的形式出版了这个增订本,书中增加了一些最新的材料,也反映出了作者更深入的思考,这就更见精彩了。我想在这里择要介绍一下书中的某些论点。

    谈到20世纪西欧国家和美国社会稳定、没有发生动乱和革命的原因,书中指出:

    并非是西方国家的统治者天生比较明智,而要归功于社会批判的传统。这种批判的动力是知识阶层的责任感,其保障是充分的言论自由。因此,“不平则鸣”得到充分的发挥,任何社会不公和黑暗现象都得到不断的揭露和批判,形成强有力的舆论监督。即使是代表各种利益集团的政客的互相揭短、攻击,客观上也起监督和制衡作用。由于政府领导是民选的,他们既不能压制舆论,又不能置之不理,这就促成了改良的必要xìng和可能xìng。反过来,这种改良和妥协也维持了社会的稳定,使资本主义制度得以延续,所以既得利益阶层也有进行这种改良的动力。

    不久以前,美国前总统吉米卡特出版了《我们濒危的价值观:美国道德危机》一书(中文译本是2007年4月出版的),对美国现状有所批评。资中筠发表的书评《另一种主流的声音》(见《博览群书》2007年6月号),指出:

    在当前美国社会物yù横流,对外不可一世的形势下,卡特似乎有点特立独行,似乎是偏离主流的异类。但是从某种意义上,他代表的也是美国的主流思想。事实上在美国社会中这样的批评和反思是很常见的现象,是一种自我纠错机制,因为当权者总是很有可能犯各种各样的错误,当错误越来越严重时,来自各方面的反思和声讨也就越来越强烈,纠错机制就会发挥作用。……这就是美国社会的希望所在。美国的政治体系有其自身的特点和发展逻辑,因此面对美国社会的反对声音和浪潮时,不必大惊小怪,当各方面大声疾呼“危机”时,也许正是“转机”。对于前总统卡特的书也应作如是观。

    这篇卡特著作的评论,也可以看作给《冷眼向洋》书中补充的一个实例。

    美国之所以能够迅速发展,另一个重要的因素就是能够把最先进的科学成就迅速转化为生产力。而他们在这样做的时候,却更着重于基础科学的研究。书中举19世纪爱迪生的门罗公园实验室和20世纪贝尔实验室为例,“这说明了有眼光的企业家对人才的使用和培养决不是急功近利的,不着眼于立竿见影创造财富,但是归根结底将带来更大的财富。”美国的这一条经验很值得我国教育部门的决策者思考。

    对于美国的内外政策,美国部分的作者资中筠作了一个独特的概括:对内立民主,对外行霸道。一般人都认为既然外jiāo是内政的继续,那么美国对外的种种“不民主”的霸道行为是否意味着它的民主制度本身就是假的呢?或者倒过来,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