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第 51 章(第1/4页)  解放战争全记录第一卷首页

关灯 护眼     字体: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

    的态度很明确,不赞成守。罗荣桓指出:长春、吉林都是大城市,不利于防守,防线又宽,现在部队打得很疲劳,如果守长春,敌人从河口沿奉吉线chā到吉林,就会把我们的后方打得稀烂,不但长春守不住,非退到西涡蒙古大沙漠不可。我赞成撤出长春,一直退到松花江以北。彭真等东北局领导人听取了罗荣桓的意见后一致同意撤出长春。这次会议后,林彪继续留在范家屯指挥部队撤退,罗荣桓、彭真等回到长春,组织与北局机关由铁路退往哈尔滨。

    然而,máo zé dōng并没有让东北局退往哈尔滨,他还是按原定的守长春的想法来给东北局下达任务的。5 月23日,máo zé dōng继续电令彭真、林彪,要东北局守往长春和公主岭,该电令指出:(一)望坚守公主岭。

    (二)如公主岭不能守,应坚守长春,以待谈判。

    (三)立即部署公主岭及长春的守备。

    (四)我们正在南京谈判让出长春,jiāo换别的有利条件,但必须守住长春,方利谈判,否则不利。

    在收到máo zé dōng这一电示前,东北局就已经临机决定不守长春,而直退哈尔滨了,并且已付诸行动了。现在再改变已晚,máo zé dōng23日的指示也无法执行了。林彪和彭真只得于当日给máo zé dōng回电如实汇报实际情况。

    林彪在电报中称:我军自四平防线撤出后,连日一面抗击敌人,一面进行转移。白天受敌机轰zhà,行军多在夜间,部队甚疲惫,被敌人切断掉队甚多,目前无法组织兵力进行战斗。已令各部如遇敌时,则向敌进路的侧面转移,避免单独决战。现具体敌情及各部具体情况,均无法得知,我电台正在转移中。

    林彪电中比较巧妙,只谈不守长春的客观的军事原因。

    彭真在电报中称:长春方面幅员广大,周围地势平坦,我兵力不足,不可能固守。为避免被迫作战,我们(林罗等)

    决定撤出长春。我们昨夜退出,现已抵哈尔滨,林仍率主力在前线指挥。

    以上彭真一电可以看出,彭真是坦诚地、直接地向máo zé dōng陈述了为什么退出长春的原因。

    máo zé dōng不愧为军事战略家,他对这两位大将十分了解,对东北的实际困难就不难理解了。

    51.且战且走退过松花江

    guó mín dǎng方面在占领四平以后,其统帅部内部在今后战略安排上也有一番争论。

    费了不少代价攻占四平后,是就地停止,还是继续进攻,guó mín dǎng军参谋总长白崇禧代表蒋介石的意见,提出:只要打下四平,与共产党的谈判就有了面子,不必再向长春北进;而杜聿明坚持要打长春。为此,他向白崇禧谈了自己的主张:夺取四平后如果不乘势前进,必将前功尽弃,因为“共军”扩充非常迅速,“国军”却不能尽量补充,现在停战是对“共军”有利。杜聿明还认为攻占长春等地有把握,经杜好一番争辩白崇禧才同意杜聿明按原计划继续打下去,其本人则飞往南京向蒋介石请示。

    杜聿明送走白崇禧后,立即部署了追击民主联军主力的计划,并下令给孙立人和廖耀湘:谁先进入长春,就奖励东北流通卷100 万元。谁知命令下达后,新1 军军长孙立人根本不吃这一套。此时新6 军和对军已奉杜聿明之命出发。而新二军却原地不动,原来孙立人是心里有气。新1 军在四平打了一个月,伤亡不说了,结果却让迟迟进入战场的新6 军从右翼突破,抢先占了四平,白捡了个“便宜”。孙立人还认为杜聿明指挥不公,让新1 军打硬仗,新6 军占便宜。孙立人的不服使杜聿明又增加了一块心病。

    就在这时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