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第 54 章(第2/4页)  解放战争全记录第三卷首页

关灯 护眼     字体: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

轮就要转动。

    1949年1 月14日到了,何去何从,傅作义必须迅速作出抉择。这天上午,他把邓宝珊、周北峰请到居仁堂,让他们立即启程到解放军平津前线司令部谈判。

    周北峰焦急地说:“总司令,今天就是14号了,上次在蓟县八里庄‘会谈纪要’上所说的时限就是今天,我们该答复了。”

    傅作义不以为然地说:“你们去吧!就说有些条款还需要再商量一下。”

    1 月14日,傅方和谈代表再次出城。此行代表团由邓宝珊、周北峰、可成及邓的一名随从,共四人组成。邓乃华北“剿总”副司令长官兼陕绥边区总司令,是傅作义特地派飞机从包头接来北平,出任和谈代表的。

    在关键时刻,傅作义请出邓宝珊做和谈代表,主要是因为邓宝珊与共产党领导人máo zé dōng等多年来有频繁jiāo往。虽在抗战时期,邓宝珊就三次途经延安,每次都受到máo zé dōng、周思来、朱德、贺龙等中共领导人的热情接待,máo zé dōng曾几次与邓长谈,彼此关系很好。

    就在邓宝珊前往通县平津前线总指挥部谈判地时,刘亚楼指挥所属部队发动天津战役。

    原计划规定1 月13日实施总攻,但由于这天是农历12月15日,海潮大,护城河水位高,所以将总攻时间推迟至1 月14日。尽管有攻下天津的绝对把握,但guó mín dǎng军人数毕竟有厂万之众,比济南守敌多三倍。因此,平津前线司令部要求攻打天津的部队,在作战指导上,要把“死老虎当活老虎打‘”;在突破时,要“采取多面攻击、多点突破,但应保持主要一点”,在纵深战斗中,击弱留强,先吃ròu后啃骨头,大胆穿chā,连续攻击,求得迅速打通东西走廊,将市区南北分割,在突破和纵深战斗中,都要预有反击的准备和组织,巩固已占阵地。

    1 月13日晚,寒风吹打着路旁田野里凋落的枯叶,哗啦哗啦乱响。大地也跟着响起部队进行的脚步声。各部队都向预定的攻发阵地开进。

    1 月14日拂晓,各就各位。每个pào口,每一挺机qiāng,每一支冲锋qiāng和步qiāng都在等待着总攻开始的时刻。

    上午10时,刘亚楼拿起电话筒,下达命令:“总攻开始!”

    随着刘亚楼激奋而洪亮的命令声,三颗信号弹腾空而起,那莹绿的光团划出三条美丽的弧线挂在天空,尔后悠悠飘落,消失。刹那间,500 多门大pào一齐轰鸣,pào弹带着刺耳的呼啸声,像疾风暴雨一样倾泻在城墙上下、碉堡群中,卷起滚滚烟尘。天津城淹没在硝烟火海之中。

    pào火之后,各主力部队一齐向天津城垣发起猛攻,在10个攻城地段上展开攻击,突破口的战斗异常激烈、残酷。

    至13时30分,解放军在东、西、南10个攻城地段,有9 个突破成功,只有第8 纵队第22师尚未突破正面城垣。林彪坐在椅子上一动不动,眼睛盯着地图上的天津东郊,手里紧紧捏着电话听筒。他在等待第22师的消息。

    正在这时,刘亚楼打来电话:“敌军顽固坚守,22师伤亡……”

    林彪不客气地打断对方:“告诉黄永胜,要集中主要一点,要不惜代价打开突破口,拿下天津城!”

    在砖瓦窑指挥所里,第8 纵队司令员黄永胜急促踱步,偶尔停步举起望远镜向第22师方向望望,仍然没有消息。他果断地命令道:“让22师退下来,从民权门突破进入,尔后向南攻占铁路宿舍!”

    打开突破口的战斗是惊心动魄的,也是惨烈的。

    摧毁“模范工事”的碉堡群bào破前进道路上的障碍物强渡护城河,突破强大的城墙巩固扩大突破口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