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第 54 章(第1/4页)  解放战争全记录第四卷首页

关灯 护眼     字体: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

    夹击渡过黄河去的解放军5 个纵队。这样一来,guó mín dǎng军在鲁西南的兵力已有9 至11个整编师,不但兵力远远超过解放军,而且敌军队形密集,不宜分割,我难以对第5 军实施歼灭的计划。

    就在这时,中央军委于6 月3 日电示粟裕:“在整个中原形势下,打运动战的机会是很多的。但要有耐心,要多方调动敌人,方能创造机会。”“在打5 军、75师等部时,不要企图一次打得太多,而要准备一次只打一两个旅,各个歼灭该敌,因为该敌是比较强的。要说服干部不要急于求赫赫之名,急于解决大问题,而要坚忍沉着,随时保持主动。”

    6 月13日申时,粟裕、张震致电中央军委,提出分三步歼灭第75师、5 军和83师,陈唐兵团率第三、第八纵队于16日晚可达陇海,故决于16日晚完成对75师之分割包围,发起歼灭5 军战役。

    这时,宛东战役已结束,刘邓令陈唐兵团归建。陈唐兵团两个纵队已到达开封附近,相距只有一天左右的行程,如果就势突然攻取开封,会使敌军措手不及。

    粟裕与张震等商议后,决定改变先在鲁西南歼第5 军的作战计划,把重心转向豫东,以“先打开封,后歼援敌”为首战方针。这是粟裕早有设想过的腹案。其主要依据是:第一,开封是当时guó mín dǎng的河南省会,是中原重镇,在政治上和军事上都占有重要的地位。如攻克开封,对中原和全国都将产生重大影响。蒋介石绝不会置开封于不顾,势必调兵增援。这样就能打乱敌人企图在鲁西南与我决战的部署,为我军在运动中歼灭援敌创造战机。

    第二,开封守敌处境孤立,敌可能用于增援开封的主力集团当时都在100 公里之外,而华野外线部队与中野一部相对靠拢,有强大的兵力和充裕的时间阻击援敌。

    第三,开封守敌虽有4 万余人,但指挥不统一,战斗力不强,便于攻歼,不失为一块“肥ròu”。

    第四,攻打开封这样一个有40万人口,并经过日军和蒋军长期设防的城市,在华野说来虽是首次,但我军已积累了较丰富的中小城市攻坚战的经验,攻坚能力有了很大提高。

    粟裕对攻打开封的作战方案虽尚未上报下达,但在作战部署上则有所准备。

    可见,先攻开封、后歼援敌的条件已经成熟。

    6 月14日未时,粟裕、张震致电陈士第、唐亮并报中央军委,决定放弃6 月13日的计划,并要陈唐在原地停止侦察开封情况,尔后由陈唐奔袭开封歼灭守敌,或佯攻吸敌回援,在运动中歼灭之。

    6 月15日,在几经推敲和广为征询意见的基础上,粟裕终于定下了攻歼开封之敌与准备打援的最后决心。以粟裕、张震名义致电中央军委、刘伯承、邓小平、陈毅、邓子恢及华东局,阐明了打开封的理由及设想。电报称:guó mín dǎng军寻我在鲁西南决战,刻双方对峙于菏(泽)巨(野)线以南地区。“在上述情况下,我不宜在正面与敌对峙。因此,决定以陈唐兵团于16日晚包围开封而攻占之。我们率1 、4 、6 纵即于同晚转到曹县及其东南地区,以阻击5 军等部西援,掩护陈唐完成攻歼开封守敌任务,尔后待机围击邱清泉之一部,或向南歼击18军于运动中。”

    电报发出后,粟裕和张震陷人焦急的等待之中。

    可是等了一天,没见中央军委复示,粟裕更有些着急了,又于16日午致电中央军委:“为迫敌分散,求得运动中歼其一部,乃以陈唐率3 、4 纵队,本晚完成对开封包围,并攻占之。我们除以*纵于巨野地区佯动,争取时间补充,尔后尾西援之敌后侧击,配合正面作战外,本晚即以一纵相机攻占曹县……尔后,阻击西援之敌,6 纵肃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