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第 47 章(第1/4页)  解放战争全记录第四卷首页

关灯 护眼     字体: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

    ,更加明确了三军的行动方向与各方达成的作战目的,就基本行动方向而言,是向西发展,这是因为这里有好的战场,可以背靠伏牛山、武当山,依托江汉作前进阵地,如向西发展,则能威胁敌长江防线和大山防线;这里也是白崇禧顾祝同、胡宗南三个集团的接合部,抓住这里就可以抓住敌人中原防御体系的要害和弱点,调动敌人向西,以利大别山根据地的巩固;在这里作战,还可以四面策应。惊了向南以外,西可以策应西北野战军向西安、潼关方向的作战,威胁西线敌人的要地;东可以南渡黄河在豫东鲁西南作战;向北可以与太岳、太行区老根据地联系。

    这一作战方针与部署,着重点是打破guó mín dǎng军中原战略体系。

    1948年1 月底2 月初,中央军委指示华野第3 、第8 、第10纵队编为华野第3 兵团,在野战军参谋长陈士荣、政治部主任唐亮指挥下,根据刘伯承、邓小平的统一部署,在淮河。汉水、陇海铁路和津浦路之间机动,打中等规模的歼灭战。刘邓率大别山区的野战军主力推进到淮河、沙河之间休整,尔后机动作战。

    邓小平等布置好坚持大别山游击战争之后,即率前方指挥所离开大别山。1948年2 月24日,邓小平率野战军前方指挥部北渡淮河,进到临泉县韦寨,与刘伯承率领的野战军后方指挥部会合。分别两个月后的重逢,大家都分外激动。邓小平关切地询问刘伯承的健康状况,刘伯承幽默地说:“没啥子事,这回大军出山,可要跟蒋介石、白崇禧好好周旋一番了。”

    一席话说得邓小平开怀大笑。

    2 月25日,刘邓大军指挥部移驻临泉以南的吴营。3 月10日又移驻临泉东南的油房庄。

    这时候,随着围攻大别山的失败。guó mín dǎng军在全国其他战场上也送遭严重打击。

    从1947年7 月至9 月,人民解放军发动战略进攻以来,战线步步向guó mín dǎng统治区域推进,不断歼灭敌人的有生力量;解放区得到巩固和发展,人民解放军日益壮大。刘邓、陈粟。陈谢三支大军驰骋于江淮河汉之间,南可进逼长江,瞰制南京、武汉、威慑guó mín dǎng统治的中心;西可直出汉水、大巴山,叩击川东门户。

    为了应付人民解放军越来越猛烈的攻势,蒋介石不得不收缩战线,由全面防御改为重点防御。除企图继续坚守东北、华北外,对于生命攸关的中原战场,更是尽力纠集重兵建立重点防御体系:津浦、陇海、平汉路之间的豫皖苏地区,有陆军总部徐州司令部顾祝同部17个整编师;大别山、江汉、桐柏地区有国防部九江指挥部白崇禧部16个整编师;陇海路潼关、洛阳段有西安绥靖公署胡宗南的1 个整编师。共计34个整编师54万余人,约占当时guó mín dǎng军作战部队三分之一的兵力。这些部队主要活动在津浦、平汉、陇海三条铁路沿线,尤以这三线枢纽郑州、徐州、武汉为重点。其作战要旨是:保持津浦铁路线,以平汉、陇海铁路作为分割中原解放军的“十字架”,并以两条铁路线为依托,伺机向中原解放军进攻,置重点于大别山,使刘邓野战军不能在大别山建立巩固的根据地,以达到巩固和确保江南的目的。

    对于中原guó mín dǎng军这种新的战略态势,刘伯承指出:“蒋介石是基督教徒,是要死在十字架上的。”十字架“这个十分形象的比喻,是指陇海铁路与平汉、津浦铁路的jiāo叉点郑州。徐州,预言guó mín dǎng军的主力要在这些地方被歼灭。他还多次向部属指出:”古人说‘中原逐鹿’,现在这里就是逐鹿场。“

    49.激战洛阳

    中原逐鹿,是人民解放战争中极为壮观的一幕。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