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第 42 章(第1/4页)  解放战争全记录第四卷首页

关灯 护眼     字体: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

    挥第49军,即向北宁路以西之匪攻击。”

    9 月17日,第49军主力第79师、第105 师,在军长王铁汉指挥下,向江家屯附近前进。程子华、黄克诚为诱敌深人,以利围歼,令黄永胜、刘道生第8 纵?向新台边门转移,詹才芳、李中权第9 纵向杨家杖子以东急进,阻击可能由锦西兴城出援的guó mín dǎng军。

    王铁汉迅速派出援兵。不料,19日,第49军出援部队进至杨家杖子地区,黄永胜、刘道生指挥第8 纵主力及独立第1 师,立即将其包围,并连夜冒雨猛攻。至当日夜,第23师攻占323 高地和黑鱼沟西北高地;第22师攻占杨家杖子北面2 个碉堡及附近地区,突人杨家杖子;独立第1 师攻占杨家杖子东南284 高地及石湖南山。

    战至翌日10时,歼灭第105 师团长以下2000余人。

    王铁汉不甘心失败,22日上午,命第26师、暂编第60师二个团和第93军各一个团迅速增援。解放军早有准备,程子华、黄克诚命第24师和第26师将第49军增援部队阻截于锦州西南20公里的虹螺和连山、老边、五岭山一线。双方开展激战,解放军阻击部队奋勇冲击,当天16时,王铁汉率部从杨家杖子向南突围。黄永胜、刘道生挥师紧追不舍,歼其大部,王铁汉化装潜逃。

    二战杨家杖子,解放军歼灭guó mín dǎng第49军1.2 万余人。

    38.出击中长路

    杨家杖子战斗后,第8 、第9 纵队奉令乘胜进击北宁路锦州至山海关段,在2.63万民兵和热河广大人民的积极支援下,从9 月28日至30日作战两昼夜,彻底破坏了该段铁路线,使北宁铁路jiāo通陷于瘫痪。

    陈诚为保护东北至华北的陆上通道,急调中长线之机动兵力新编第6 军第14师、新编第22师从铁岭南下,增援护路。从而为东北民主联军创造了新的战机。

    中长路是哈尔滨向西至满洲里、向东至绥芬河、向南至大连铁路之总称,为东北的主要铁路jiāo通干线,‘其松花江上游(今第二松花江)以南的哈大线为guó mín dǎng军重点守备地区,但兵力不足,防御薄弱。新编第6 军主力从铁岭调锦州后,四平至铁岭段仅有第53军分别守卫伊通、昌图、西丰、开原地区。在陈诚机动防御的方针下,有随时收缩的可能。

    林彪、罗荣桓为歼灭第53军和扩大解放区,决心远距离奔袭包围,各个歼灭四平至铁岭铁路沿线地区的guó mín dǎng军。

    为配合主要方向之作战,令第7 纵队向新民、黑山出击,阻止新编第6 军主力从锦州北返,并相机歼灭彰武、法库地区的guó mín dǎng军;热前指指挥第8 、第9 纵队继续破击北宁线。

    陈诚发觉东北民主联军企图后,立即调整部署:令新编第1 军第50师、新编第38师和第力军等部由长春等地南进;令第53军放弃西丰、莲花街等要点,向开原及其附近地区收缩。新一军主力于28日由长春出发,29日进至四平以北郭家店。杨木林一线。

    10月1 日,东北民主联军主力,突然向四平以南、铁岭以北第53军防区发动攻击。据guó mín dǎng史书记载,“位于威远堡之第116 师,卒应战”,“损失惨重”。驻守皮屯等地的第130 师,“亦同时遭受攻击,该师之第390 团,于1 月10日顷,由貂皮屯突围西撤途中,到达红花甸,复陷入重围”。激战至2 日18时,全团覆灭。东北民主联军计全歼第53军约万人,矛头直逼开原、铁岭。

    向沈阳西北及北宁路新民地段出击的第7 纵队第ZI师,经80公里强行军于10月1 日袭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