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第 12 章(第1/4页)  解放战争全记录第五卷首页

关灯 护眼     字体: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

    ,敌人发现后组织密集的火力拼命阻击,企图把突击队压制在水面上。突击队员们没有别的选择,嘶喊着边shè击边迎着火力上,有的跳下水去,搂住船头,让战友们从身上踏过去,不少人中弹,船上的人落人水中,沉落江底……

    先头部队终于登上南岸,经过短促激烈的战斗,粉碎了敌军的反抗,建立起滩头阵地。第27军占领了矾头山、大盖山等沿江阵地。第25军占领了岳山、羊头尖等沿江阵地。第24军占领了铜陵,随后与第21军会师大通,掩护后续部队继续向纵深发展,敌人已溃不成军。午夜,guó mín dǎng惨淡经营的长江防线被撕开了100 公里长的大口子。

    战役发起前,中央军委和总前委为确保渡江成功,曾经下达干部要靠前指挥的命令,规定战斗部队过江一个营,师长就要过江,过江一个团,军长就要过江。遵照这一指示,第27军军长聂凤智、第24军军长王必成、第25军军长成钧、第21军军长膝海清都随突击队一道过江。

    许多年过去了,当年登上南岸的情景在许多老将军眼前仍清晰可见。聂凤智生前回忆道:那天夜里,风扫薄云,现出一轮明月,照耀着江面和更远一些的山峦。如果不是因为战争,面前的景象也许会使人感觉置身在一幅油画中。回首江面,他看到不远处数不清的船只争相在激流中勇渡,帆影重叠,火光闪闪……这是一幅十分壮观的景象,当中也饱含着诗情画意。

    聂凤智紧皱的眉头放松了。雄师飞渡的场景激dàng着他的心胸,他抑制不住内心的激动,脱口而出一份电文:“我们已胜利踏上江南的土地!”只有12个字。这是聂凤智将军有生以来拍得最短的一封电报,也是最富有诗意的一份电报。

    21日凌晨,值班参谋向粟裕代司令员报告说:“聂军长来电报了。”

    粟裕一听急忙说:“快念!”

    值班参谋念了两遍,说:“就这么一句。”

    “这么简单。”粟裕有点遗憾。他从值班参谋手里拿过电报,仔仔细细地看了一遍,心里猛地一喜。第27军是中集团的主力军之一,聂凤智既然“已胜利踏上江南的土地”,这说明这个军在江南已经站稳脚,敌人的江防已被突破。

    这份短短的电报,预示着一个崭新的开始。

    21日上午,捷报频传:中集团已有10个师28个团到达南岸,已建立了东西120 公里。纵深20多公里的滩头阵地,已将敌军千里江防拦腰斩断。

    汤恩伯见芜湖段江防被突破,急调第四军增援,妄想堵住缺口。哪知第99军刚到宣城,就与溃军迎头相撞,道路被塞,前进不得。溃兵的“恐共症”很快传染给援军,于是第99军也调头东窜,逃往杭州。

    粟裕得知中集团突破江防时守敌抵抗甚微的情况之后,心情十分振奋,一遍又一遍地审阅中集团的战况报告,一遍又一遍地仔细查看作战地图,思考着如何创造战机,迅速达成更大的胜利。战场上的敌我态势和战役进展情况,一显现在粟裕的眼前。只要攻占了江yīn,就可实现总前委在《京沪杭战役实施纲要》中判断的第五种情况,即敌人完全混乱。

    江yīn,东倚上海,西近南京,南靠沪宁铁路。占领了江yīn及其附近的常州、无锡,就可将杨恩伯集团拦腰切成两块,使其首尾不能相顾,就将沪宁大动脉截断。江yīn,是连接芜湖的“弓弦”东端。占领了江yīn,中集团、东集团就可分别从“弓弦”两端沿捷径对进,堵住驻守在“弓背”上的南京、镇江。芜湖之敌南逃之路。江yīn要塞是江防门户,占领了江yīn,就从江南、江北封锁了长江,上游敌舰无法东逃,下游敌舰无法西援。江yīn是敌人江防的重点、放心的地段,攻占了江yīn,必将使敌震撼,从精神上崩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