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第三十四章 众矢之的(第1/2页)  女人的青春岁月首页

关灯 护眼     字体: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

    研讨会接着上午进程继续开始。上午大家都对冷雨的中篇小说《走进欧洲》进行了讨论,绝大多数理论家认为冷雨的小说是一部主题鲜明、人物突出、语言丰富的优秀作品,但是也有个别人认为小说在构造故事上有些生硬,作者还不够老练。女作家冷雨也谦虚地承认自己在小说创作方面还很稚嫩,需要千锤百炼才能有所成就。评论家们对冷雨的谦虚谨慎极为赞赏,都鼓励她继续努力。

    理论家高文早在上午研讨时已经发表了自己的意见,他先肯定了《走进欧洲》的成功之处,同时也指出不足之处,但总体上认为这是一部非常难得的中篇小说,应该大力推崇。最后他把话题转到了《北疆文学》的编辑们身上。他说,冷雨这部如此优秀的作品居然在本省文联的杂志上没有被选用,初审和二审的编辑都认为小说写得很棒,他们批复了赞扬评语递到了三审那儿。三审编辑居然把《走进欧洲》扔进了废纸篓。作者得不到编辑部的答复就亲自去问,编辑们支支吾吾不敢说实话,让作者去找小说组长。那时候的小说组长我不知道是谁,但是既然一审二审都批复了录用意见,那么三审至少应该批复一下自己的看法,可他没有,居然直接把小说稿件扔进了纸篓。作者从纸篓中找回自己的作品就离开了编辑部,然后就寄到了《南疆文学》编辑部。三个月之后,中篇小说在《南疆文学》头条发表,主编还为她写了评语,赞扬小说写得很棒,但也指出了一点不足之处。我看到这部中篇小说后就感觉很诧异,作者的名字我很熟悉,是咱们北疆省比较有名的作者,可是作品怎么不在本省刊物发表,却发到了外省的刊物上。于是我打电话找作者本人,作者并没有详细告诉我具体情况,只是说本省刊物没有看中她只好往外寄。我拿着《南疆文学》走进《北疆文学》编辑部询问详细情况,最后我才弄清楚,原来小说组长与作者有过节,所以尽管一审二审认为作品优秀也不管用,小说照样被扔进了纸篓。我今天在这儿说这件事是为了提醒大家,不要把个人感情带到工作中去,假如这样下去,我不敢想象《北疆文学》的未来会是什么样子?我言辞有些激烈,假如有不当之处还望各位谅解!他说完坐下了。

    会场立即出现些许骚动,许多人不约而同地把目光投向了副主编薛兵。薛兵那时候正是小说组组长,高文的批评一针见血地指向他。

    薛兵感觉有些难堪,但是他还是硬着头皮站起来说,刚才高教授好象在批评我,我也承认是我把冷雨的小说枪毙的。对于审查小说稿件是否达到《北疆文学》的发表要求我有我自己的审查标准,冷雨的中篇小说《走进欧洲》属于那种现蒸现卖的作品,正如有的评论所说,有点象日记似的。鉴于此,我没有看中这篇小说,因此将它扔进了纸篓。我当小说编辑二十多年了,大学一毕业就进《北疆文学》当编辑,从普通编辑到小说组长,又到今天的副主编,看了二十几年的稿件,从来没有出错。冷雨的中篇小说《走进欧洲》我感觉不适合《北疆文学》,仅此而已!至于高文教授的批评我也诚恳接受,珍珠从指缝中露掉的时候也常有发生,但只能说我眼拙,没有发现小说的闪光之处,不能因此而认为我报复冷雨。高教授说得不错,我和冷雨曾经吵过架,但吵架归吵架,我们仍然还是文友,把我说成报复她的小人是不是有些牵强附会?今天除了作者就是评论家和文联的领导,我对高教授如此直白的批评虽然能够接受,但也有些想不通,请各位在座的同志们原谅!

    高文接过话题说,刚才我并没有指名道姓地批评你,既然你主动提起,那么我就再说两句。你当时作为小说组长应该懂得,既然一审二审都感觉小说很优秀,你有不同意见就应该与两位编辑交流交流看法,然后再枪毙也不迟,为什么就直接扔进纸篓呢?

    薛兵说,我和两位编辑商量过。

    是吗?可我过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