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第 37 章(第2/4页)  许家屯香港回忆录首页

关灯 护眼     字体: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

是,是香港移民的结果。香港人移民到美国,拿了美国身分后,又跑回香港做生意。这部分美籍港人统计在内,数量就超过了英国在港的侨民。”

    在另一次美国商会请我的宴会上,他们提出美国律师希望到香港开业的问题。他们倾向支持美国律师到香港开业,美国政府也公开作了表态,对港英政府有一定压力。我表示,这件事属于香港内部事务,九七年以前是英国政府的事,九七年之后,由香港特区政府考虑。我们不便置评。事实上,我知道,香港本地律师界多不赞成,还讲美国律师名声不佳,反对他们进入香港。

    我的看法,香港既然是个国际大都市,某些具垄断xìng,或政治xìng的限制,应有改变。比如医界,中国大陆流入香港的西医、中医人才相当多,这些人很多是内地有经验的医务人才,到香港后,他们参加考试申领执业执照,十分困难。他们多次派代表找我,提供材料,说明他们在香港得不到公平待遇。我认为,考试、发照严格,是需要的;不仅是对社会与病人负责,也需防止内地有关人才过分外流;但适当的公平对待也是需要的。但我对此问题,从未公开表态。因为,“九七”前是港英政府的事务,我们不应干预。舆论上适当支持是可以的,但那要传播机构去做。九七后是特区政府和立法机关的事务,我现在讲,不但过早,也有干预之嫌。到那时如有可能,也只是个人意见,供特区政府和立法机构参考而已。

    我同美国驻香港总领事李文夫fù接触比较多,我觉得李文对香港、对中国比较友好,对中国问题的看法比较实事求是。

    他对香港前途的看法,同社会潮流不一样,比较乐观。他的夫人是中国人,我接触很多驻港外jiāo官,他们的夫人不少是中国人,普通话讲得很好,发音准确,比我乡音重的普通话,标准很多。他们对中国文化、中国的事情都有相当深的了解。

    李文夫人是河北人,她对中国的烹调艺术有兴趣,她在香港制作介绍中国烹调的录影带,希望我在某些方面给她支持和帮助,我很痛快地答应了。她主要是想去内地,需打通一些关系,要我出面介绍。后来,许多问题她都自己解决了,找我很少。

    李文调到缅甸当大使,新上任的美国领事我也有接触,但接触不多。李文从缅甸回国途径香港,特地通知我,我请他一起聚餐,听他谈了一些缅甸的情况,我开玩笑讲:“你在缅甸当大使,还不如在香港做总领事那么舒服。”他笑了,同意我的看法。李文在任上,请我吃过几次饭,都在美国领事馆。他不以美国菜,而是用中国菜款待我,据说是他夫人亲自指导下制作的。我品尝后,认为那是美国式的中国菜。八八年到美国访问,走了十多个城市,也品尝了华人餐馆的中国菜。相形之下,美驻港总领事馆的中国菜水平与专做给华侨吃的餐馆相当,比一些专做给美国人吃的中餐馆,水平还要高一些。

    在香港外国领事馆吃饭,最精致的还是日本总领事馆,是道地的日本菜,很多原料都是直接从日本运来的。可惜,他们珍贵的生鱼片,我不敢尝试。

    71

    一九八六年,我向姬鹏飞提出,要访问欧洲,重点是英国。我们在香港工作,主要对手是英国,应对它有较多了解。当时,正当基本法起草期间,香港未来政治体制议论已起,也想去欧洲实地了解一些国家的实际情况,作为参考。姬鹏飞一口答应。我问他,要不要写书面申请报告,姬鹏飞回说不需要。因为他也是中央外事领导小组成员,我也就没有写书面申请,而开始筹划。时值赵紫阳应英国政府及欧洲一些国家的邀请,将访问lún敦等城市。我和赵紫阳谈及我访欧洲之事,我说:“正好,姬鹏飞同意我访问欧洲,重点访问英国。你访英国,是否我可以作为你的随员一起去,以后,我再单独活动。”赵紫阳当即表示同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