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第 15 章(第1/4页)  历代游记选首页

关灯 护眼     字体: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

    ,遂抵溪石上。石大如百间屋,侧立溪南,溪北复有崩崖壅水。水既南避巨石,北激崩块,冲捣莫容,跃隙而下,下即升降悬绝,倒涌卷,崖为之倾,舟安得通也?踞大石坐,又攀渡溪中突石而坐,望前溪西去,一泻之,险无逾此。久之,溯大溪,践乱石,山转处溪田层缀,从之,始得路。循而西转,过所踞溪石二里许,滩声复沸如前,则又一危矶也。西二里,得小路,山脊直瞰溪而下,始见前不可下之滩,即在上流,而岭头所望纯石中断之滩,即在下流。此嘴中悬两滩间,非至此,则两滩几有遁形矣几乎隐遁而看不见。逾岭下舟。明日,抵漳州司理署。

    题记:闽即福建省的简称。秦时即设闽中郡。该省最大的河流称闽江,因此该省简称“闽”。《闽游日记》分前后两部分,前部即是作者于1628年游时所记,后部则是作者1630年再次游闽时的记录,因游览线路不同,故所记所感俱不同。《闽游日记》分前后两部前记叙他于公元1628年入闽游历所见,后则叙公元1630年他再次游闽所见。在此之前,徐霞客于公元1616年游武夷山,公元1620年游九鲤湖,均分别作记。

    前记叙了他由丹枫岭入闽,经城达今建瓯,再至延府(今南),乘舟达永安。中途兴游金斗山,对乔松艳草、水色山光为留连,在廷,游历玉华洞,并对在延游历玉华洞,并对在延平遇雪作了有趣记录,尽抒赤足奔于雪中的自然豪情,至于对玉华洞的描绘,极尽曲折手法,对洞外洞内之景皆观察细致,对洞内钟rǔ形态、颜色的描绘也尽其手段,显示出他对自然的高妙体悟。在永安,登临马山岭,远眺众山,心中爽快。再南下,向漳进发;再乘船入九龙江,对沿江两岸之境着笔墨,并对江流水况亦作了描述。此游记止记于抵南靖。

    后所记是公元1630年入闽的游历。此次重记仙霞岭风光,游迹有的与前次相同,亦有新的探险,如游龙洞、探龙池,脱衣奋力摩背贴胸而入之情景,既显地之险胜又显人之执著,非如此不能见新景。下的描记游多笔墨酣畅,对山峰石笋、嫩绿浮烟俱尽情细写,直至延。

    到永安境内,游巩川(今贡川),描述山岩溪水甚精妙。特别对桃源洞之景的描引人入胜。入九龙江,对江流石岸峰烟树影多有妙笔,刻画之精细比前胜出一筹。因次游是受漳州司理所邀,故游踪以抵漳州为止。崇祯改元戊辰之仲春即1628年,崇祯朱由检即位,更改年号,故“改元”,发兴为闽、广游。二十七日,始成行。

    ●明朝游庐山日记

    戊午(1618年),余同兄雷门、白夫,以八月十八日至九江。易小舟,沿江南入龙开河,二十里,泊李裁缝堰。登陆,五里,过西林寺,至东林寺。寺当庐山之yīn,南庐山,北倚东林山。山不甚高,为庐之外廊。中有大溪,自东而西,ar路界间,为九江之建昌孔道。寺前临溪,入门为虎溪桥,模甚大,正殿夷毁,右为三笑堂。

    十九日出寺,循山麓西南行。五里,越广济桥,始舍官道,沿溪东向行。又二里,溪回山合,雾色霏霏如雨。一人立溪口,问之,由此东上为天池大道,南转登石门,为天池寺之侧径。余稔知石门之,路险莫能上,遂倩请、雇人为导,约二兄径至天池相待。遂南渡小溪二重,过报国寺,从碧条香蔼绿树香雾中攀陟五里,仰见浓雾中双石立,即石门也。一路由石隙而入,复有二石峰对峙。路宛转峰罅,下瞰绝涧诸峰,在铁船峰旁,俱从涧底矗耸直上,离立咫尺,争雄竞秀,而层烟叠翠,澄映四外。下喷雪奔雷。腾空震dàng,耳目为之狂喜。门内对峰倚壁,都结层楼危阙。徽人邹昌明、毕贯之新建精庐书斋,僧容成焚修间。从庵后小径,复出石门一重,俱从石崖上,上攀下,磴穷则挽藤,藤绝置木梯以上。如是二里,至狮子岩。岩下有静室。越岭,路。再上里许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