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第 4 章(第1/4页)  韩非解老首页

关灯 护眼     字体: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

    一样,溺水的人喝多了就会死,口喝的人喝得适量就可以活;也如剑戟一样,愚蠢的人拿来行凶泄愤就会闯祸,聪明的人拿来除暴安良就会造福。所以说,因得道而死,因得道而生,因得道而失败,因得道而成功。

    人罕见活象,而得到了死象的骨骼,依照死象骨骼的模样来想那活象的样子。所以人们据以意想的东西都叫做“象”。今天道虽然听不到看不见,圣人根据它所显现的功效来推知它的行象。所以《老子》上说:“道是没有显露形状的形状,没有具体事物的物象。”

    理就是万物的方圆、短长、粗细、坚脆的区别,因此理确定以后事物可能得到说明。所以确定的理有存亡,有死生,有盛有衰。万物的有存有亡,忽死忽生,先盛而衰的,不能叫做常(永恒),只有那和天地的开一起生,到天地消散仍然不死不衰的叫做“常”(永恒)。所谓(永恒),是说没有变化,没有定理。没有定理,不处在固定的某一点上,因此无法说明。圣人观察到“常”的玄虚,依照它的普通运行的法则,勉强给它起个名字叫做“道”,然而却可以说。所以《老子》上说:“道如能用话说得出来,就不是永恒的道了。”

    人生从开始而以死结束。开始叫做生,结束叫做死。所以《老子》上说:“这是出生入死。”人的身上有三百六十个部件,四肢,九窍是其中的重要部件。四肢和九窍的总数是十三件,这十三个部件的一动一静都属於生存的范围。属叫做类,所以说:“属於生存一类的,有十三件。等到人死后,这十三个部件都反过来属於死亡的一边,属於死亡一类的也有十三件。所以《老子》上说:“属於生存一类的有十三件,属於死亡一类的也有十三件。”人民生息不止,而活著人的本来就要动,动的过头就要受损害;动而不停止,就是损害不止 。损害不止,生命就耗尽了;生命耗尽了,就叫做死。那这十三件都成了不断走向死亡的条件了。所以《老子》上说:“人活著,活著就要动,动了就要走向死亡,都是通过十三件。”

    因此,圣人爱惜精神而重视置身安静。不爱惜精神,不重视置身安静,这比野牛、老虎的祸害要大得多。野牛、老虎都有一定的活动区域,出人是有时间的。避开它们的活动区域,观察它们出没的时间,就能免遭野牛、老虎的祸害了。百姓只知道野牛、老虎有爪有角,却不知道世间万物都有爪有角,不能免於万物的祸害。拿什来论它呢?时雨降下汇集在一起,旷野显得闲适安静。却在黄昏和清晨跋山涉水,那风和露水的爪和牙就会侵害他。居住在乡里不检点,憎爱没有准绳,那争斗的爪和角就会dú害他。贪yù无限,动静不加以节制,那痈疽的爪和角就会dú害他。好耍个人小聪明而弃道理於不顾,那法网的爪和角就会吞噬他。野牛、老虎有它们的活动区域,万种祸害都有它们的根源,如果避开野牛、老虎活动的区域,堵塞祸害的根源,就可以避免各种祸害。凡是兵器和盔甲,都是用来防备祸害的。重视自己生命的人,虽然进入军队中,却没有忿怒争斗的心,没有忿怒争斗的心,就不需用防备祸害的措施。这不单是说野战之军。圣人在世上。没有害人的心,就一定没有人来害他;没有人来害,就不用提防别人。所以《老子》上说:“在陆地上行走,遇不上野牛、老虎。”进山不带防备祸害的器械,所以《老子》上说:“进入军队中不预备盔甲和兵器。”远离各种祸害,所以《老子》上说:“野牛没有地方用它的角,老虎没有地方用它的爪,兵器没有地方用它的利刃。”不用防备,必然无害,这是自然而然的道理。体验自然的道理,所以《老子》上说:“就不会陷於死亡的境地。”活动而不会接近死地。叫做“善於养生。”

    疼爱孩子的人慈爱自己的孩子,重视生命的人爱惜自己的身子,爱惜功劳的人,积极从事工作。慈母对幼小的孩子,想方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