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第 16 章(第1/4页)  洛阳伽蓝记首页

关灯 护眼     字体: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

    魏书纪七。

    [20]魏书韦阆附韦缆传。

    [21]洛阳伽蓝记序录。

    [22]参看本书附录年表,以后年号同此。

    [23]魏书释老志。

    [24]魏书释老志。

    [25]魏书皇后列传宣武灵皇后胡氏传说:“太后xìng聪悟,多才艺。姑既为尼,幼相依托,略得佛经大义。”

    [26]释老志。

    [27]释老志,下引任城王澄奏。

    [28]释老志,下引任城王澄奏。

    [29]详见本书卷一永宁寺条及注。

    [30]魏书六十九,裴延传。全后魏文三十八。自此以下,可参看漠魏两晋南北朝佛教史页五二一至五二二。

    [31]全后魏文三十三。魏书五十三,李孝伯附传。又北史三十三。

    [32]全后魏文三十五。魏书六十六,李崇传。

    [33]全后魏文四十四。魏书七十二,阳尼附传。

    [34]全后魏文二十四。魏书六十七,崔光传。

    [35]全后魏文四十七。魏书七十八,张普惠传。

    [36]全后魏文十七。魏书任城王澄传。释老志。

    [37]参看本书附编杨炫之传略。

    [38]参看本书附编历代著录及序跋题识内史通补注篇、四库总目提要、顾广圻跋、朱紫贵序、吴若准序、唐晏叙例、张宗祥跋、陈寅恪书后各条。

    [39]同上附编内。

    [40]道宣缤僧传菩提流支传内附载杨炫之撰洛阳加蓝记事。又景德传灯录记达摩与炫之谈论的话,虽不大可靠(辨见附编传略),但傅会传说也有它的根据和来源,从这里可见佛教徒早就认为炫之对佛法是有研究的。

    附录:《洛阳伽蓝记》之惠凝复活

    韩益民

    此事载于卷二《城东》:

    崇真寺比丘惠凝死,七日还活。经阎罗王检阅,以错名放免。

    惠凝具说:“过去之时,有五比丘同阅。一比丘云宝明寺智圣,坐禅苦行,得升天堂。有一比丘般若寺道品,以诵四十卷《涅》,亦升天堂。有一比丘云是融觉寺昙谟最,讲《涅》、《华严》,领众千人。阎罗王云:‘讲经者心怀彼我,以骄凌物,比丘中第一粗行。今唯试坐禅诵经,不问讲经。’昙谟最云:‘贫道立身已来,唯好讲经,实不诵。’阎罗王付司,即有青衣十人,送昙谟最向西北门,屋舍皆黑,似非好处。有一比丘云是禅林寺道弘,自云:‘教化四辈檀越,造一切经,人中像十躯。’阎罗王曰:‘沙门之体,必须摄心守道,志在禅诵,不干世事,不作有为。虽造作经象,正yù得它人财物;既得它物,贪心即起;既怀贪心,便是三dú不除,具足烦恼。’亦付司,仍与昙谟最同入黑门。有一比丘云是灵觉寺宝明,自云:‘出家之前,尝作陇西太守,造灵觉寺成,即弃官入道。虽不禅诵,礼拜不缺。’阎罗王曰:‘卿作太守之日,曲理枉法,劫夺民财,假作此寺,非卿之力,何劳说此?’亦付司,青衣送入黑门。”

    太后闻之,遣黄门侍郎徐纥,依惠凝所说,即访宝明寺。城东有宝明寺,城内有般若寺,城西有融觉、禅林、灵觉等三寺。问智圣、道品、昙谟最、道弘、宝明等,皆实有之。议曰:“人死有罪福,即请坐禅僧一百人,常在殿内供养之。”诏:“不听持经象沿路乞索,若私有财物造经象者任意。”

    凝亦入白鹿山居隐修道。自此以后,京邑比丘,悉皆禅诵,不复以讲经为意。

    范祥雍先生所做校注几条,以助理解:

    1、阎罗王是梵名,佛教中谓地狱主。并引《翻译名义集》二《鬼神篇》云:“琰魔或云琰罗,此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