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第 24 章(第2/4页)  東晉門閥政治首页

关灯 护眼     字体: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



    ? 《世说新语政事》“何骠骑作会稽”条注引《郭泰别传》,谓泰“有人lún鉴识,题品海内之上,或在幼童,或在里肆,后皆成英彦”云云。案《桓彝传》所叙桓彝事迹,与此雷同,颇有抄袭之嫌。但郭泰题品六十余人,著书一卷,论取士之本;而桓彝则没有多少具体事迹,可以与之相比。

    ?  青溪在建康东南,连接淮水与玄武湖,孙权时所开,为江左胜流聚游之处。 《太平御览》卷六七引《俗说》:“郗僧施(郗超子)青溪中泛舟,一曲处辄 作一篇诗。”下文《注》引《御览》此事,并没有注意青溪在建康而不在洛阳,其疏误可见。

    ? 中朝“八达”,见上引陶潜《群辅录》,参《高僧传》卷四《支孝龙传》;江左“八达”,参《世说新语品藻》“明帝问谢鲲”条注引邓粲《晋纪》。

    ?  折巾,幅巾折角而用,以效风流。《后汉书》卷九八《郭泰传》:“泰“尝于陈梁间行,遇雨,中一角垫,时人乃故折巾一角,以为林宗巾,其见慕皆如此。”《十七史商榷》卷六八谓汉末处士皆不冠帻而用幅巾;同书卷三六集其例证。《宋书》卷一八《礼志》:“汉末王公名士多委王服,以幅巾为雅。”

    ? 竹林七贤中唯山涛、王戎不在此卷,也反映了东晋南朝人见解。《文选》颜延年《五君咏》咏竹林狂狷而不及山、王。参《困学纪闻》卷一三“山涛yù释吴以为外惧”条。

    ? 《晋书》卷四九《谢鲲传》。

    ? 《世说新语品藻》“明帝问谢鲲”条注引邓粲《晋纪》。

    ? 《晋书》卷七四《桓秘传》宁康元年(373年)桓秘被废黜后居于宛陵,可证桓氏南渡后一直卜居于此。宛陵与逡遒相近,彝曾为逡遒令,而逡遒后来又侨寄于宣城境。

    ? 《世说人名谱》中之《桓氏谱》,与《世说新语》政事、规箴、贤媛、仇隙诸篇刘孝标注引之《桓氏谱》,两者关系似不甚明。《世说》刘注引《桓氏谱》自当作于梁代以前,但是隋、唐、宋志皆不著录,章、姚考隋志及诸家补晋志者或不著录,或无说明。而《世说人名谱》的人物内容,有谱及陈、隋者(如《琅邪王氏谱》),有引《元和姓纂》及《新唐书宰相世系表》之说者(如《陈郡袁氏谱》),即宋代汪藻据所见诸书增益而成。参《世说人名谱》中《琅邪临沂王氏谱》谱首自注。所以其中之《桓氏谱》或亦有汪藻增益之处。

    ? 桓道恭亦见《晋书》卷八五《刘毅传》、卷九五《桓玄传》,李氏失检。

    ? 《晋书》卷九一《儒林徐邈传》,孝武帝重徐邈,令授太子经,谓邈曰:“虽未敕以师礼相待,然不以博士相遇也。”史臣论此事,曰:“古之帝王受经必敬。自魏晋以来,多使微人教授,号为博士,不复尊以为师,故帝有云。”在儒学衰败,痒序不立的年代,博士不受重视,是必然的。

    ? 王伊同先生《五朝门第》1943年金陵大学本和1978年香港中文大学出版社修订本,都是这样。

    ? 此条余嘉锡先生《世说新语笺疏》有议曰:“其初所以宣言不及桓宣城者,盖腹稿已成,yù激温发问,因而献谀以感动之耳。”此议似嫌迂曲。

    ? 《世说新语简傲》“桓宣武作徐州”条叙此事,未录“老兵”二句。

    ? 《晋书》卷七五《王述传》此句作“汝竟痴耶?讵可畏温面而以女妻兵也?”

    ? 唐长孺《士族的形成和升降》,见《魏晋南北朝史论拾遗》。

    ? 《世说新语简傲》“谢万在兄前”条。

    ? 《宋书》卷六○《荀伯子传》。

    ? 《晋书》卷八四《杨期传》。

    ? 参王仲荦先生《〈唐贞观八年条举氏族事件〉残卷考释》,见《■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