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第 18 章(第1/4页)  危机管理首页

关灯 护眼     字体: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

    :一方面是利益的问题,利益是公众关注的焦点,因此无论谁是谁非,企业应该勇于承担责任。即使受害者在事故发生中有一定责任,企业也不应首先追究其责任,否则因为利益上的原因,双方会各执已见,加深矛盾,从而引起公众的反感,不利于问题的解决。另一方面是感情问题,公众一般都很在意企业是否在意自已的感受,因此企业应该站在受害者的立场上给予一定的同情和安慰,并通过新闻媒介向公众致歉,解决深层次的心理、情感关系问题,这样即使公众中有人受害了,也会赢得他们的理解和信任。

    实际上,危机发生后,公众和媒体往往在心目中就有一杆秆,会对企业的所作所为提前有一个预期,即企业应该怎样处理我才会感到满意。因此企业绝对不能选择对抗,态度至关重要。

    2004年沸沸扬扬的"砸奔驰事件"在国内外凡响不小。事情发生的原由是一位姓王的先生买了奔驰以后,发现车子存在故障,于是找奔驰公司要求换车,可是奔驰公司置之不理,王先生一怒之下砸了奔驰车。这是奔驰在中国被砸的第二辆车。在此之前,奔驰车由于出现同样的问题,已经被一位客户砸过一次。

    在"砸奔驰事件"中,奔驰公司的所有声明都含有对消费者的指责,并对消费者行为做了令人难以接受甚至反感的定xìng。第一辆奔驰被砸后,奔驰公司的声明是:"极端的、没有必要的行为"、"非理xìng的而且无意义的举动"、"不必要且侵害我公司的权益的行为"。几顶大帽子盖下,又没有实质xìng的解决措施,连旁观者都看不下去了。在第二辆奔驰被砸后,奔驰的指责几乎升级为外jiāo恐吓:"希望王先生的行为不会给正在进行国际化的中国造成不良影响。"此时,奔驰给人的联想只有店大欺客和蛮横自负,结果使自己为解决这一事件做的很多努力都付诸东流。

    奔驰以为自己的力量可以阻挡消费者的投诉这道"洪水",但是"洪水"却将奔驰公司憎恶的形象印在了中国消费者心中。事件过去以后,我们回过头来想想,奔驰公司在这场危机事件中的失败,主要是因为犯了一个巨大的失误,那就是:没有真诚地和客户沟通,和客户形成了对抗关系,对用户无端指责和威胁,从而使公司很快在公众中形成难以磨灭的傲慢自负的形象。

    权威证实原则

    在危机发生后,企业如果自己整天拿着高音喇叭叫冤往往起不到作用,甚至适得其反,所以要学会曲线救国,请重量级的第三者在前台说话,使消费者解除对自已的警戒心理,重获他们的信任。

    1983年,英国利维兄弟公司推出"宝莹"牌新型超浓缩加酶全自动洗衣粉,并迅速取得成功,市场占有率一度上升到了50%。但不久报纸和电视纷纷报道这种新型洗衣粉会导致皮肤病,结果,该洗衣粉的市场份额急剧下降。

    在危机发生后,利维兄弟公司没有只是一味地为自己辨解,而是采取了两方面的措施:

    --由消费者实话实说。利维兄弟公司开展了一个公关活动,在电视、报纸以及宣传单上,由不同的家庭fù女担任广告的主角,对产品大加赞誉,称"已有500万家庭fù女认为新型的'宝莹'牌全自动洗衣粉是当今最好的洗衣粉"。

    --由权威专家实话实说。公司安排皮肤病专家进行独立实验,结果表明,"0.01%的皮肤病患者可能与使用新型'宝莹'牌全自动洗衣粉有关",但是,"与其他同类产品相比,它的这种百分比要小得多。"也就是说"宝莹"洗衣粉是当今世界上最安全的洗衣粉之一。

    通过消费者的肯定和权威专家的鉴定,"宝莹"洗衣粉很快便收复了失地。不要做一只把头埋在沙土里的鸵鸟危机出现后,企业可能会"四面楚歌",新闻曝光、政府批评、公众质疑等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