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第 7 章(第1/4页)  超爆魔鬼经济学首页

关灯 护眼     字体: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

    变暖问题视为宗教议题的那些人看来,没有什么比这种方法更亵渎神明了。

    然而,卡尔代拉认为,反对这种提议的最好理由在于,人为干预根本就行不通。

    1998年,在科罗多拉州的阿斯彭举行的有关二氧化硫问题的气候会议上,听了洛厄尔?伍德的演讲后,卡尔代拉得出了上述结论。然而,身为科学家,他不会盲从权威信条,即使本例涉及的环保信条与他的心声更为接近,他还是更愿意相信数据,于是做了一个模拟实验以验证伍德的观点。“我的用意,”他说,“是结束人们对地球工程学的所有讨论。”

    他没做到。不错,卡尔代拉很反感人为干预的点子,但他的模拟结果却表明,即使我们必须面对大气中二氧化硫浓度大幅提升的后果,地球工程学却似乎可以控制地球温度,这也就是说,模拟结果印证了伍德的观点,随后他就此写过一篇文章。可想而知,卡尔代拉是最不可能成为地球工程师的科学家,现在,他改旗易帜了,或至少可以说,已愿意深入探讨这个方案了。

    于是,就有了这一幕的发生:10多年以后,卡尔代拉、伍德及梅尔沃德这三个人(一个昔日的反战派,一个过去开发武器系统的设计师,一个儿时为维京人而痴迷的小子)在以前是哈雷机车维修店的建筑内碰头,各自得意地兜售他们阻止全球变暖的计划。

    第一部分 第28节:遏制气候变暖(17)

    解决气候变暖:用一根18英里长的管子向天空吹二氧化碳

    出乎卡尔代拉意料的是,不仅同温层二氧化硫具有降温潜力,事实上,我们要做的工作量之小也是他完全没料到的:大约每分钟34加仑的量,比耐用型园艺胶管的喷水量多不了多少。

    变暖现象主要在两极发生,这意味着气候变化对高纬度的影响是对赤道的4倍。根据高智发明公司的估算,每年喷洒10万吨二氧化硫,就能达到为北极地区降温的目的,并减缓北半球大部分地区的升温速度。

    听起来这个量可能很大,但相比而言,其实很小。每年,至少有2亿吨的二氧化硫进入大气层,大约25%的量来自火山bào发,25%来自人类活动,例如汽车及燃煤发电厂,其余的则源于其他自然现象,例如海洋飞沫。

    因此,要给地球降温,只需要从目前二氧化硫排放量中取1%,再取其1/20,送往更高的天空就行。这怎么可能呢?梅尔沃德的回答是:“杠杆作用!”

    杠杆作用是物理学区分于其他科学(例如化学)的神秘要素。回忆一下“索尔特沉坠”,就是高智发明公司预防飓风的装置。飓风具有摧毁xìng,是因为飓风在大洋表面积累了热能,随后热能转化成物理力量,这就是杠杆作用的基本过程。在飓风季节,“索尔特沉坠”利用惊天骇浪的威力,持续地将较高温度的水注入深海,从而打断了飓风发威的进程。

    “就1千克二氧化硫来说,卡车、公jiāo车或电厂将其排放到对流层,比排放到同温层带来的益处要小得多。”梅尔沃德说,“因此,对此加以利用的优势是巨大的,这样做简直棒极了。难怪阿基米德会这样说,给我一个支点,我将撬动整个地球。”

    因此,一旦摆脱了道德准则和焦虑的束缚,给地球降温的重任也就简化成一个简单的工程学问题了:如何以每分钟34加仑的量向同温层喷洒二氧化硫?

    答案是:一根很长的软塑料管。

    一根“上天的园艺软塑料管”,这就是高智发明公司对这个项目的叫法;或者,也可称之为“稳定气候的同温层保护盾”,这听来多少有点抽象。鉴于纪念首次提出这个点子的科学家的考虑,以及将地球被包裹在保护层中的情形,或许这个项目应该叫编织“布迪科的毯子”。

    对热衷于寻求便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