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第 36 章(第1/4页)  日本侵华内幕首页

关灯 护眼     字体: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

    中间的基本关系的工作。经过长期谈判,汪精卫代表要求解放中国,希望日本废除在中国的不平等条约,而日本提出了截然相反的占领政策,就是要求承认日军的广泛权益。最后,把妥协条款杂乱地摆在一起,签订了一个莫明其妙的复杂而离奇的协定书,即所谓《日中基本协定》。于是,日本正式承认汪政权为中国中央政府,而汪政权也对日本需要的军事行动予以援助。日本表明尊重中国主权,而汪政权也根据中日提携的原则,给日本以广泛的权益。同时,又发表了“日、中、满”三国共同宣言,声明三国共同提携,“满洲国”政府与汪政权互派大使,互相承认,企图将多年的满洲问题,由日本和汪政权予以解决。

    新南京“国民政府”的初期活动 《日中基本协定》达成后,送至日本枢密院审议期间,松冈外相仍派人到香港继续进行对重庆方面的妥协工作,因为毫无进展,只好放弃。日本政府将此基本协定审议完毕后,于昭和十五年(一九四○年)十一月四日,双方在南京正式签署,汪精卫的国民政府得到了日本政府正式承认。汪精卫的主要助手,有前国民政府实业部长陈公博、担任过蒋介石秘书长的周佛海,另外还有前维新政府主席梁鸿志等参加。

    影佐少将被聘为最高军事顾问,他实际上就是汪政权的最高主宰者。另外,在财政经济方面担任最高顾问的,是前日本藏相青木一男,他带了许多专家,在各部门任职。中央银行的储备银行的实权也掌握在日本人手中。日本海军为指导汪政权的海军与陆军分立,另派一位海军少将担任顾问。

    由此可知,汪精卫国民政府是以占据中国点和线的日本军阀势力为背景,在日军督导下建立的,在北平的“华北政务委员会”名义上也在其统治下。汪政府成为形式上占领区的中央行政机构,开始了前途多难的行程。

    四 三国同盟(三)

    荻洼会谈 第二次近卫内阁的最大的使命在外jiāo方面,换句话说,就是怎样满足军部的希望。对于国内改造的所谓大政翼赞会,是纳粹在日本的翻版,与对外问题的三国同盟互为表里。海军推倒了米内内阁,山本(五十六)次长任联合舰队司令长官,及川古志郎海相和丰田次官都已对三国同盟无异议。海军的实力,已被“南进论”的强硬派所控制。而松冈外相对德国毫无认识,对欧洲局势更不明了,他早已成了军部的俘虏,无视外务省驻外使节的意见,盲目听信军部的判断和意见,完全相信德国的宣传。

    德国已放弃了一九四○年度对英登陆作战,这意味着完全放弃了登陆作战,表明英国实际上取得了战争的胜利。德国深知登陆作战的意义重大,所以百般努力使世人相信,德国并未放弃进攻英lún三岛,不过是暂时延期而已。德国宣称,有信心随时取得对英登陆作战的胜利,一九四一年进行的作战之日,就是大英帝国崩溃之时。尤其竭尽全力向日本宣传。此外,德国政府向日本游说:“日本应利用这个形势,向东南亚推进,进攻新加坡,在大英帝国崩溃之际,应该获得充分瓜分英国的权力,日本万勿错过这千载难逢的好机会。”

    日本国内笼罩着不要耽误了公共汽车,应该赶快行动的气氛,所以早在荻洼近卫官邸召开的组阁会上,就制定了缔结三国同盟的草案。近卫、松冈、东条、吉田等人出席了此次会议。只有海军表现出对这个重要决定的忧虑,吉田海相称病辞职,及川大将接任海相,表示赞成三国同盟。

    东京谈判 松冈外相就任伊始就电令驻柏林的来栖大使,向里宾特洛甫外长试探德国方面对缔结三国同盟的意向。里宾特洛甫外长马上做出反应,他洞悉日本方面的时机已经成熟,急忙派心腹斯塔玛作为私人代表赴东京。斯塔玛特使到日本后,和奥特大使一起与松冈外相会晤,立即进行三国同盟的谈判,与意大利的关系由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