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第 24 章(第1/4页)  日本侵华内幕首页

关灯 护眼     字体: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

    德、意三国同盟的谈判逐步有所进展。大岛武官为根据防共协定而建立军事关系回国向军部汇报,但却得到日德关系密切化的训令而再次回柏林任职。不久,他便被升任大使,进行缔结三国同盟的jiāo涉。

    六 海军的南进

    海军与三国同盟 当时日德关系之所以密切,不论是德国,还是以北方派为中心的日本军部都是因为在对苏关系上有共同语言。然而东亚的日中战争不断向南扩展,在欧洲,德意与英法之间的磨擦也极度恶化。因此在研究日德关系紧密化时,不考虑与英(美)法的关系是不可能的。日本海军对三国同盟,向来都持反对态度,但因军事行动的逐步南进,其态度也有所变化,并对三国同盟产生了决定xìng的影响。

    海军的南进策略 上海是日本陆军和海军的接触点,也是联络点。海军对于满洲和华北不但不关心,而且对陆军的积极政策持反对态度。但是,上海战事发生后,海军在束手无策时积极要求陆军出兵,则亦表露绝不后退的积极态度。因此产生了陆海军共同的立场。在上海及长江沿岸一带共同作战,使陆军和海军得以相率南进而不断扩大战事。

    上海以南地区受海军管辖。海军成功地让海军现役人员任南洋厅长官,而且在广田内阁时期也把台湾总督控制在海军手中,与陆相的朝鲜总督相抗衡。台湾对面的福建,因与台湾人民有密切联系,所以把设在福州、厦门的总领事馆和兴亚院的联络部,都置于海军的势力之下。后来,在进攻菲律宾时,就是以台湾为基地,此前为进攻广东在大亚湾登陆的古庄部队,也是在台湾组编的。台湾是南进的跳板。

    日中战争扩大到华中以后,日本海军宣布封锁中国的海岸,这时的海军已不再是陆军进攻中国陆的旁观者,而是南进的一个主力军。对满洲事变持反对态度的海军,现在对日中战争已和陆军齐心协力了。

    海军的南进和英美的态度 海军是实行南进政策的。以前,海军占领南海的无人岛并chā上日本国旗,曾遭到法国的抗议,现在又筹划占领广东南面的海南岛。这是为了实现陆军占领广东后的整个南进战略,使之成为南进的要冲第二个台湾,并由海军直接占领。占领海南岛,当然会引起越南问题。

    第二次上海战争以来,陆军和海军之间或互相携手协力或相互竞争,不断南进。陆海军联合南进政策,决定了日本同英美关系的大势,使日本的国际关系陷入难以拯救的境地。这种形势,更加促进了日、德、意三国同盟的缔结。

    七 三国同盟(一)

    日、德基于中国问题的结合 让德国出面解决中国问题军部的这一想法对昭和动乱的全局具有深刻的意义。日本与纳粹德国之间,自一九三六年《防共协定》缔结以来,在柏林有大岛和里宾特洛甫的联络,在东京有奥德武官与日本军部的接触,使两国关系迅速密切起来。军部对英美缺少理解,满洲事变以来更对其有恶感。而令人刮目相看的新兴纳粹德国在各方面都是军部的榜样和合作者。德国向蒋介石派遣有力的军事顾问,日本军部认为,这是想通过这个给中国方面施加压力,有利于实现日中和平。

    防共协定签订后,欧洲形势更加紧迫,德国也越来越重视与日本的关系,并注意两国间的接近。为了利用日本,德国认为上策是必须在中国问题上讨得日本人的欢心,因此希特勒排除保守分子的反对,承认“满洲国”,断然撤回在中国的军事顾问,停止向军部要求德国人在华经济活动的特殊待遇。

    英、美仍不断反对日本对中国的军事行动,并给中国以更多的支援。与此相反,德国则对日本的政策表示好感,尽量尊重日本军部的情感。这种对比,在日本军部要人的脑中越来越鲜明。

    日德和英(美)法的对立 本来,日德关系在《防共协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