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第 20 章(第1/4页)  日本侵华内幕首页

关灯 护眼     字体: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

    亚铁路从赤塔绕着“满洲国”边境延伸到海参崴,故苏联的国防干线东自沿海州,北经东部西伯利亚,西绕外蒙古,三面包围着“满洲国”。而且“满洲国”的边境直接接触苏联最活跃的动脉干线,因此常常发生边境问题。

    与苏联边境纠纷 苏联在边境一带建筑碉堡、布置哨兵,凡遇越境者,当即开qiāng打死。发生在东部边境绥芬河的日本兵被qiāng杀事件,只不过是其中一例而已。

    本来“满洲国”国境早就由中俄双方在《瑷珲条约》和《晖春条约》中划定。当时,因那里较为偏僻而不受双方重视,因此有很多地段的国境并不明确,当地居民常越过边境自由出入。东部国境的东宁晖春地区,更是如此。举例来说,东宁地区靠近一条河流,当地居民认为河对岸的山峰是国境,所以常常在河里洗东西,并与河对岸的居民自由往来。但苏联方面却主张以河流为国界,以至将过河的居民qiāng杀。因此,当地居民为避危险,纷纷迁至距国境较远的地区居住了。

    “满洲国”与苏联的国境,北面以黑龙江为界,东边较为复杂:兴凯湖以北是乌苏里江,以南是朝鲜国境的山岳地带。国境地区不断发生事端及飞机和间谍越境的问题,多数在当地便可解决,但有时也发生在当地难以解决的重大冲突。一九三七年的乾岔子岛事件便是如此。

    乾岔子岛是黑龙江中的一个岛群,位于黑河之东,河源出于该岛之北,也即是在苏联一侧。

    苏联方面主张以该岛南侧的水面为国境,并认为这些岛屿属于苏联领土,而“满洲国”则主张该河流为国际河流,应以河流正中为国境,不允许侵犯属于满洲方面的水域。就这个问题,笔者作为日本驻莫斯科大使,曾与苏联政府jiāo涉过。但苏联舰艇仍无视“满洲国”的主张,强行通过“满洲国”一方的水面,所以发生过被击沉的事件。这一事件通过外jiāo途径,好不容易才得到解决。

    第二年,即一九三八年七月发生的张鼓峰事件,使国界纠纷更加严重起来。

    张鼓峰事件 张鼓峰是靠近朝鲜、满洲以及沿海州的边境,位于图们江北边的间岛地区的一座山峰。它与朝鲜北部相联,并有从罗津至晖春的铁路线绕过。该峰东边有一个被称作长湖的小湖。

    事件的起因出于对规定这一地区国境的原《晖春条约》的解释不同。苏联方面根据俄文本,解释国境经过长湖西边的山峰,而日本方面则根据中文文本,解释国界在从图们江边开始,通过山峰经长湖西岸向北延伸的这一条线上。俄中两种文本,都是条约的正文。根据苏联方面的解释,国境应经过张鼓峰之峰巅,而根据日本方面的主张,张鼓峰整个属于“满洲国”的领土,国境在这座山峰的东边。自古以来,满洲人就在张鼓峰上放牧。

    苏联对国境的防备逐渐加强。一九三八年夏,苏军突然占领了张鼓峰山顶,并掘战壕,布铁丝网。这刺激了日本和“满洲国”,因为这里被苏军占领,等于让苏军得到一个控制北朝鲜的战略要地。同时,张鼓峰北方草山地带,常有日本士兵被qiāng杀,这使国境守备队的神经更加紧张。日本政府认为苏军占领张鼓峰是侵犯国境,并训令作为驻莫斯科大使的笔者就此问题向苏联政府jiāo涉,要求苏军撤出张鼓峰,否则一切后果由苏联承担。

    外jiāojiāo涉 笔者接到训令后,便与苏联外jiāo人民委员李维诺夫jiāo涉,但进展非常缓慢。李维诺夫认为:国境经过张鼓峰山顶,所以苏联国境守备队的行动是符合条约规定的。日本不该对此干涉。作为证据,可以看看《晖春条约》的附属地图。笔者当时对此进行了辩驳:现在问题的着眼点是防止日、苏两军发生冲突。日、满方面根据《晖春条约》,相信该地属于“满洲国”领土,日本军队对“满洲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