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第 12 章(第1/4页)  日本侵华内幕首页

关灯 护眼     字体: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

    幕,而摆出了务必尊重的态度来对待陆海军的妥协意见,从而决定了这一重大的国策。从此,陆军更从事北进,海军也急速南进。

    当时正在jiāo涉防共协定的驻德武官大岛接到参谋本部发来的这个基本国策纲要,曾向中央部询问:“其中北进南进并用的决定,不符合防共协定jiāo涉的宗旨,今后对德国方面应如何进行jiāo涉?”对此,陆军答复大岛武官说:“陆军向来注重北方即北进方针,并未考虑到南进,防共协定的jiāo涉应按既定方针进行。”但是,陆军的意见绝不能够丝毫制止海军的南进政策。

    三 华北工作

    华北工作的开始 满洲事变如果只限于满洲,事态也不会闹到在国际上不可收拾的地步。如果日本当初举国一致有计划地发动满洲事变,也是可有计划地将事变结束的。但是,满洲事变只是病态的日本的对内对外革新运动的一个大波动,而产生波动的根本病源是有区别的。

    满洲问题如果照政府的意图,只限于长城以北的话,相信解决满洲及中国本土问题的外jiāo方针可以得到相当的效果。进行华北工作,终于诱发了日中战争,变成了引导日本破裂的导火线。

    如前所述,对华北工作可以说是自满洲建国后不久即开始的,在斋藤、冈田内阁时期已由关东军积极地进行了。外务省在当时虽努力探听华北工作真相,但未能得到实况,只是对形势推移忧虑而已。也如前所述,当时政府首脑部把满洲问题委给陆军,不仅不干预,而且宁可躲避满洲问题。

    关东军之着手对华北工作,其宗旨在巩固“满洲国”的国防,而参谋本部赞同此工作的理由,是为了进一步建设国防国家,需要利用华北的资源这一附带的宗旨。日本华北驻军所表示出的热望,是为了同关东军对抗,把华北作为自己的势力范围。

    华北工作的危险xìng 主张热河省是“满洲国”的理由是因为该省在长城以北。日本政府在满洲建国时,已经承认了此项主张,同时禁止关东军向长城以南进展。但是,关东军不顾政府的意旨,只是在军中央部的默认下,已向接近“满洲国”的长城南北地区,即河北、察哈尔两省,进行了所谓政治工作。对华北工作分为两项,一是内蒙工作,二是华北工作。其目的是在这些地区排除敌视“满洲国”的政权,而建立友好的政权。

    满洲建国后,根据一九三三年(昭和八年)五月(三十一日)的塘沽协定,中国方面与关东军之间,以长城为界划定了停战线;讨伐热河之后,关东军从长城以南的蓟河方面撤出,奉天与平津问的jiāo通、邮政也恢复了,秩序也渐渐恢复旧观,但关东军进一步着手华北工作后,形势再次逆转了。

    对华北、内蒙的工作,因威胁张学良军队生存,不仅要受到张学良军队的反抗,而且逐渐会发生与刚统一中国本土的南京政府在华北的国民军冲突的危险,再有河北及内蒙古都是以苏联为背景的共产势力的地区。不仅如此,因为平津地区是欧美各国神经错综复杂的国际地区,情况极其复杂,在此地区施展政治工作,是一件无可比拟的困难事。如前所述满洲事变以来,共产国际为扩大中国本土的祸乱,已经在秘密地寻找机会,所以日本军部在华北进行工作,正是给了他们一个良好的机会。

    土肥原少将以关东军特务机关长的资格再度出现于平津地区着手华北工作。这时关东军与华北驻屯军之间,发生了管辖权限的争执。

    华北驻屯军 满洲事变发生后,关东军一直在加强,变成庞大组织的大陆军队,拥有强大的力量。当时华北驻屯军(司令官梅津,参谋长酒井)势力很弱,以两个大队为其主力(北平和天津各驻屯一个大队),塘沽协定成立后,在一九三三年底增派了一混成旅团,从而加强了势力。此后,华北驻屯军对顿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