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第 9 章(第1/4页)  日本侵华内幕首页

关灯 护眼     字体: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

    军的智囊就是当初的满铁调查部。在后藤任满铁总裁时期,成立了一个调查部,在大连及东京建立大规模的机构,进行政治经济各方面的调查与设计。大川博士曾指导过调查部。关东军幕僚利用这个调查部,编制成了对内对外的广泛的详细的革新计划。这就是革新的蓝本,军部革新计划者之间称之为《虎卷》。鉴于制作者的xìng质,它的内容极为广泛,又带有理想化的纳粹式的色彩。对内,以实行纯粹全体主义的革新为目的;对外,则梦想极端的膨胀政策。这个《虎卷》的全部内容,只有数名核心人物(中坚将校)知道,他们将计划以同志的秘密联络方式,让政府及其所属机关在它所管辖的范围内一部分地分别推行,以后综合全体实现国家改造,以完成革新的目的。但是为达到目的,采取了左倾的战术。关东军是满洲事变的直接发动者,也是日本改造运动的策源地。

    日本在大陆的国防问题 日本军部占领了满洲,建立了“满洲国”,并负起了共同防卫的责任;现在把眼睛向四方一看,才发现自己责任的重大。

    张学良的残败军盘据在以北平为中心的华北一带,策谋着恢复满洲。一九二八年(十月一日)以来,苏联实行五年计划,迅速地扩张武力,从三面包围满洲。苏联与混入共产分子的中国军队合作,威胁“满洲国”,只是时间问题。中国共产党军队,更把瑞金作为苏维埃中心地区,它西征(即长征)以后,又把延安作为中心地区,不断地扩大势力。关东军面对东亚新形势,必须采取紧急对策。为完成这一重大任务,认为凡不与关东军合作的,对日本的大陆使命没有自觉的日本现政府,决不应允许存在,必须根本革新国政,整顿态势以完成日本在大陆的新使命,更应建设真正的国防国家。这种思想通过军部,取得了支配地位,而且成了国家的舆论。这种毫不负责的日本言论刺激了世界各国。

    苏联对日本经营“满洲国”异常关心,对日本对苏强硬论的积极言论也非常神经紧张。它预料日本将以满洲为基地,侵入沿海地区及西伯利亚,遂急速地进行防御设施的建设。苏联第二个五年计划,特别注重远东的工业化和移民的定居。在西伯利亚各地进行工业建设,作为军需工业的中心地,并且努力完成铁路复线工程,在“满洲国”周围建立军事基地。还有为了防备日本的突然入侵,以及利用世界对犹太人同情的舆论,在苏联远东军事中心点哈巴罗夫斯库附近,建立了毕罗毕将犹太国(一九三四年五月七日)。更为对抗《日‘满’议定书》的共同防卫,苏联与外蒙古签订了共同防卫协定,以外蒙古为对抗“满洲国”的军事基地(一九三六年三月十二日在乌兰巴托签订《苏蒙互助条约》)。在此之前,苏联曾向中国提议签订同样的同盟协定(一九三五年七月),但未被中国接受。这样,苏联以两次五年计划(即一九二八年及一九三三年)极快的速度充实了对东方的军事设施,“满洲国”在陆上几乎完全被苏联包围。此外,一九三四年苏联参加国际联盟,并加入反对日德的国际战线(一九三五年与法国签订《互助条约》)。共产党领导的中国反对帝国主义运动也日益激烈,共产国际的东方半殖民地民族运动亦不断取得成功。一九三五年七月在共产国际第七次大会上,为保卫苏联采用了反法西斯人民战线的战术,策划与资本主义各国建立联系,把德国与日本作为共产党的敌人。于是,反日德的斗争变成共产党世界xìng的一项运动,中国共产党公然对日本军表示了敌视。这样,苏联对日德的共产战术,自一九三五年以来不断取得进展。

    关东军急忙在满洲建国,迅速为担负起大陆上新的军事上的责任做准备。但苏联的军事建设的进程,不久便已超过了日本。尽管如此,军部还沉醉在满洲事变的一时成功,认为日军之所至无事不成,既骄傲且又诱于功名心,并受到左右混合的革新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