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第 41 章(第1/4页)  二战风云人首页

关灯 护眼     字体: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

    71年3月,林彪制定名为《“571工程”纪要》的政变计划。8月9日下达武装政变命令,妄图谋杀máo zé dōng,另立中央。由于yīn谋败露,于9月13日凌晨乘飞机仓皇出逃,叛党叛国,摔死在蒙古温都尔罕。  1973年8月20日,中共中央决定开除林彪的党籍。1981年1月25日,中华人民共和国最高人民法院特别法庭确认林彪为反革命集团首犯。  (徐永汉)

    第五部分刘伯承 元帅(1)

    刘伯承(liu bochen溃1892—1986),中国无产阶级革命家、军事家、军事理论家、军事教育家,中国人民解放军创建人和领导人之一,中华人民共和国元帅。抗日战争时期担任国民革命军第八路军第129师师长、晋冀鲁豫军区司令员、中共中央委员等职。  1892年12月4日,刘伯承出生在中国四川省开县赵家场乡张家坝的贫农家庭。原名孝生,在高小读书时取名明昭,后入重庆将弁学堂时改名伯承。1905年进入夔府官立中学读书,学习成绩优异。辛亥革命bào发后,刘伯承参加学生军,投入推翻清王朝的斗争。1912年春,他考入重庆军政府将校学堂,选入速成班学习,毕业后被派到蜀军第5师任司务长,后改任排长。1913年参加四川讨袁军,翌年加入孙中山领导的中华革命党。在反对北洋军阀的护国战争、护法战争中,曾任连长、第5师第9旅参谋长、第2混成旅第1团团长。1916年3月在攻克四川丰都县城的作战中右眼致残。1923年讨伐北洋军阀吴佩孚的战争中任东路讨贼军第一路指挥官,此时的刘伯承已由于英勇善战、足智多谋,成了川中名将。  这一年秋天,刘伯承认识了早期的共产主义者杨⒐、吴玉章。1924年刘伯承随吴玉章到上海、北京、广州等地考察,在深入地研究探索中国社会的过程中,接 芰寺砜怂贾饕澹?步实现了从爱国的民主主义者向共产主义者的转变。1926年5月,加入中国共产党。后任中共重庆地方委员会军事委员会委员。同年12月,受党的委托与杨⒐、朱德等一起组织和领导了泸(州)顺(庆)起义,任国民革命军四川各路军总指挥。1927年春,被武汉国民政府 任命为暂编第15军军长。在大革命失败的严重时刻,他与周恩来、贺龙、叶挺、朱德等共同领导了著名的南昌起义,任中共前敌委员会参谋团参谋长。同年冬赴苏联,先后在苏联高级步兵学校和伏龙芝军事学院学习。1930年夏毕业回国,任中共中央军委委员、长江局军委书记、红军学校校长兼政治委员、中共中央军委总参谋长等职,协助朱德、周恩来指挥作战,取得了第四次反“围剿”的重大胜利。在第五次“反围剿”中,因反对军事上的教条主义而被错误地撤销了总参谋长职务,任第5军团参谋长。红军长征中,于1934年底重新担任总参谋长并兼任中央纵队司令员,指挥先遣队强渡乌江,智取遵义。1935年1月在遵义召开的具有重大历史意义的政治局扩大会议上,他坚决支持máo zé dōng的正确主张。会后,协助máo zé dōng、周恩来、朱德组织指挥了红军四渡赤水河,并亲自指挥干部团巧夺金沙江渡口皎平渡,保证了全军顺利渡江,甩掉了guó mín dǎng几十万大军的围追阻截,为红军赢得了战略转移中的主动权。在部队进入大凉山后,刘伯承模范地执行红军的民族政策,与彝族首领小叶丹“歃血为盟”,使部队顺利地通过少数民族地区。红军第一、第四方面军会合后,刘伯承坚决拥护中共中央关于北上抗日的战略方针,同张国焘另立中央、分裂党、分裂红军的行为进行了坚决的斗争。

    第五部分刘伯承 元帅(2)

    刘伯承与陈毅、聂荣臻在延安

    抗日战争开始以后,刘伯承任八路军第129师师长。19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