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第 20 章(第2/4页)  中日长江大决战首页

关灯 护眼     字体: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

汪精卫等人的通缉令。通缉令说:

    汪兆铭违背国策,罔顾大义,于全国一致抗战之际,潜离职守,妄主和议,并响应敌方谬论,希冀煽惑人心,阻挠大计。经中央加以惩戒,犹复不自醒悟,倒行逆施,竟于上月秘密赴沪,不惜自附于汉jiān之列,与敌往还,图谋不轨。似此通敌祸国行为,显属触犯惩治汉jiān条例第二条之规定。此来海内外民众同深愤慨,先后呈请通缉严惩者,不下千余起之多。政府如尚曲予宽容,其何以伸张国法,慰我军民。应即由全国军政各机关一体严缉

    务获,依法惩办,以肃纪纲。

    接着,蒋介石下令悬赏十万块大洋,拿办汪精卫人头。

    日军为了摧毁重庆国民政府的抗战意志,倾其海陆军航空力量,对以重庆为中心的西南根据地、进行了连续半年之久的狂轰滥zhà。

    5月20日至30日十天中,日机七次轰zhà重庆,共出动飞机五百七十一架次。

    6月,重庆被zhà二十一次,日军共出动战斗轰zhà机一千一百一十八架次。

    7月,敌机十三次轰zhà重庆,每次出动飞机五十至一百二十架。

    8月,重庆被zhà十八次,每次出动飞机九十至一百九十架。

    9月,重庆被zhà五次,每次敌机六十至一百架之间。

    10月,重庆被zhà五次,五次敌机均在一百架以上……

    敌机在轰zhà重庆的同时,成都、自贡、乐山、宜宾、万县、南充等大、中城市尽数受到毁灭xìng轰zhà,连巫山、奉节、云阳、涪陵、垫江这些不设防的小县城,也受到日机一次次一遍遍的轰zhà,房屋被夷为平地,许多小县城的居民还不知飞机为何物,初见敌机光临,都拿了纸钱对天焚烧,抓了白米照天上撒,跪在地上对天磕头作揖,以为那是天上来的神物。

    这些嗡嗡怪叫的天上神物,就照着地上大群大群的烧香拜神者俯冲扫shè,向她们头顶上扔zhà弹。

    7月31日,中午。

    上百架敌机顺长江而上轰zhà重庆,途经涪陵时,也给这座长江边上的小山城带来了灾难。

    机群临空掠过,燃烧弹雨点似地倾倒下来。千千万万的市民呼号挣扎……住在小东门卢陵会馆的上千名受训的新兵,被zhà弹zhà了个中心开花。会馆变成了焦土,到处是残缺的肢体,一些zhà弹落到长江和乌江汇合口,江水里飘浮着数以亿万计的死鱼死虾,人的生命和大自然的一切都无一幸免,备遭战争涂炭。

    地处莽莽巫山丛中的巫山县城,是一座从屈原那个时代起,就有着说不尽道不完的民间优美传说的小城镇。神女峰、望天坪、楚阳宫……每一个传说都飘散着长江文化的清香淳秀,每一个传说都饱含着巫山人民的智慧和善良。但是,他们却首先:“品尝”了当时最为dú烈、杀伤力最为残酷的空bàozhà弹的轰击。敌机走后,长江边上那座明珠似的小山城被燃烧弹焚为灰烬,男女老幼死伤枕藉。幸免于难的居民,在苏鹏举的国民自卫队和驻军的帮助下,上山割来羊胡子草搭成窝棚,因而在《巫山县志》上留下了“草城”时期的历史记载。日本飞机经常从沙市机场起飞,前去轰zhà重庆,总忘不了要丢几个燃烧弹烧烧草城。

    大后方民众,已经到了无处安身的境地。

    巫山县中学,被迫在离县城三十多公里的早阳乡的一个山洞里上课,被人们称为岩洞中学。

    1939年6月11日,夜间。敌机五十四架突然飞临四川首府成都,投下大量燃烧弹。文化古城被巨大的火海吞食,火光映红了半边天际。离成都六十余里的新繁镇上的人们,都能看见成都上空那舔食天穹的红红的火舌。许多市民全家被zhà、烧死及受害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