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第 84 章(第2/4页)  甲午战争史首页

关灯 护眼     字体: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

狄之辱,垂泪而道,士气奋发,慷慨启行。”注17

    刘永福在任命杨泗洪节制前敌诸军的同时,又接受文案吴桐林、罗绮章的两项建议:一、“议抚”;二、“仿内地保甲,行联庄法,令各乡自近及远,渐次举行。”注18所谓“议抚”,即招抚各地抗日的义首;所谓“联庄法”,“即一庄联十,十庄联百。由合南联至台中,由台中联至台北。倭至则协力攻倭,倭去则严查土匪。”注19刘永福以台中抗战数月,以新苗义军之功居多。彰化之陷,徐骧带二十人突围至台南,刘永福慰之,命入卑南募兵。于是,台南各地的义首纷纷应招,其中著名者为简成功、筒精华、黄荣邦和林义成。简成功,原名大肚,嘉义大莆林人。其子,简精华,原名婴(一作“宜”或“义”)。黄邦荣,原名丑,嘉义中埤庄人。皆应招后改为现名。林义成,rǔ名小猫(一作“少猫”),又名苗生,恒春阿缑人。日军侵台后,“招义民,据凤山岭以抗”注20,并与简精华互通声气。“倭之据大莆林也,精华宰羊豕,除道路迎倭。倭至,责精华献fù女二百人,精华不应。倭酋怒,挟精华至其家,搜得fù女六十余人,纵兵yín污,精华家人jiān辱尤酷。精华怒,送款台军。于是,荣邦、义成皆受抚,愿效死。”注21九月一日,刘永福檄简成功总统义军,统义民十一营。林义成率所部至,亦合为一军。刘永福重新恢复清军与义军联合抗日的体制,在当时产生极大影响,推动了抗日形势的发展。

    九月初,杨泗洪率黑旗军和义军北上御敌。刘永福知其“每战必先”,“诫其自重”。杨泗洪答曰:“我如驱饥羊,搏饱虎,利在速战,机在勇决。我苟不先,士气少沮,无能为也。”注22刘永福知其心迹,默然无语。时日军已据大莆林。三日,杨泗洪率黑旗军至嘉义北打猫庄,探知日军在大莆林街内。大莆林在嘉义城北三十里,台南孔道,为必争之地。下午一时半,杨泗洪下令将大莆林围住。当时,驻守大莆林的日军有两队:一是涩谷在明中佐的近卫骑兵大队;一是千田贞干少佐的近卫步兵第一联队第二大队。涩谷急召千田等军官会议,以商讨对策。多数人认为:当务之急是“须确保后方的jiāo通”,黑旗军若袭击他里雾,则此处“与后方的联系必定完全断绝”。涩谷亦以为然,决定派第八中队回守他里雾。下午四时,日军第八中队突围奔向他里雾,途中遭到黑旗军的堵截。日军伤亡多人,无力再战,只好伏在水田里,待日落后逃出,连夜奔向他里雾。前进约二里,遇三名日本人,经询问后才知乃是他里雾的通信骑兵。原来,当天下午,杨泗洪取声东击西之计,佯攻大莆林,而以黄荣邦乘虚袭击他里雾,包围了日本通信骑兵队所住的神庙。日本骑兵“知寡不敌众,便锁住神庙大门坚守”。注23此时,“阿丑(黄荣邦)自手大斧劈门,七人随之。敌qiāng乱发,阿丑跳而入。敌越墙遁,有走散者,死于路。”注24活命者仅三人。他里雾已被黑旗军占领。日军第八中队得知情况有变,只好又返回大莆林。

    九月四日,日军被围粮绝,涩谷在明命令第八中队到各村抢粮,抢完后即杀人烧庄。参加抢粮的日本兵野口要藏,在寄回国内的书信中写道:“四日,因征集米谷,我小队被派往西南方向的村落,杀‘土匪’,烧村庄。征集归来时,又奉命将前方的村庄烧毁。”注25

    随后,涩谷又命这个中队绕过他里雾,与桐港的第六中队会合。这天,由桐港派出的一支运输队,也在他里雾附近遭到黑旗军和义军的袭击,除二人逃回外,悉数被歼。注26日军为了报复,于五日凌晨一时对他里雾实行火攻,纵火烧房,把整个他里雾街变成一片火海。而黄荣邦因在头一天看见敌骑出哨,知敌必来攻,率部伏北部庄,从而避免了这场火难。

    至九月五日夜,在大莆林的日军已被围困整整三昼夜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