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第 125 章(第2/4页)  从鸦片战争到五四运动首页

关灯 护眼     字体: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

------------

    ① 梁启超的《异哉所谓国体问题者》,收在其所著《盾鼻集》中。见《饮冰室专集》之三十三,页85-98。

    ① 梁启超:《致藉亮侪等书》(1915年11月18日)。《饮冰室专集》之三十三,页28。

    ② 袁世凯在准备行帝制时对各省的军事长官封为不同名目的将军。

    --------------------------------------------------------------------------------

    --------------------------------------------------------------------------------

    (五)袁世凯的覆灭

    袁世凯虽然在1915年12月已开始使用皇帝的称号,但是预定在1916年元旦举行的"登极大典"却没有敢如期举行,而且一再推延,终于在3月22日宣布撤销帝制。

    所谓举国一致拥戴帝制的“民意”,袁世凯及其党羽也知道是他们自己伪造出来的,但他们的确以为,皇帝的龙袍具有比大总统的礼服不知高多少倍的权威,依靠这种权威,不但能够得到旧势力的拥护,而且能够博得众多“愚民”的膜拜,因而使主张民主共和的反对派无能为力。但是,这种奇迹没有出现。

    利用社会各阶层中反对卖国独裁,憎恶帝制复活的情绪,西南几个省宣布独立,这对于袁世凯固然是严重打击,同时,帝国主义者看到袁世凯由于称帝而陷入困境,不愿意继续支持帝制了,北洋军阀内部的分裂也表面化了,这就更是袁世凯所没有预料到的。

    在袁世凯的帝制运动开始酝酿时,他所聘用的宪法顾问,美国人古德诺(曾任哥lún比亚大学教授)发表《共和与君主论》,明确主张中国应该实行君主制,认为象中国这样的“民智卑下之国”,民主共和是有害的;中国固然需要立宪政治,但“中国之立宪,以君主制行之为易,以共和制行之则较难也。”①美国博士的这种议论为袁世凯的帝制运动提供了“理论”基础。另一个政治顾问、日本人有贺长雄是日本首相大隈重信的亲信,也积极主张中国应当改共和为帝制,实行君主立宪。半殖民地半封建的中国统治者在实行任何国内政治的重大变动时,总是要首先看看帝国主义的眼色。由于欧战尚在进行,日本在远东有举足轻重的地位,日本的态度如何更是袁世凯所顾虑的。日本政府通过有贺长雄和其他渠道使袁世凯相信,他接受了“二十一条”就可以换得日本对帝制的支持。因此,袁世凯当时认为他实行帝制,在外jiāo上是没有什么问题的,也就是能够得到帝国主义列强的承认和赞助的。

    实际上,日本政府对袁世凯采取的是两面三刀的态度。由于袁世凯和英、美的关系较深,日本并不愿意看到袁世凯的统治稳定。相反的,它宁愿由于实行帝制而在中国造成混乱的局面,以便于扩充日本在中国的势力,并且培植完全能为日本所用的代理人。梁启超的反袁活动之所以能得到日本的帮助就是这个原故。早在云南宣布独立以前,1915年12月15日,日本已经联合英、法、俄、意共五国公使一起向袁世凯提出警告,表示担心实行帝制能否维持国内治安。到了1916年1月间,日本更明显地表示不信任袁政府能够平息云南、贵州的局面。此外,日本还资助一些清朝的贵族和遗老,使他们进行复辟活动。总之,袁世凯逐渐发现,日本是在捣他的乱,而不是为他撑台。

    袁世凯的北洋军内部的分裂特别表现在他的两员大将段祺瑞和冯国璋身上。在袁世凯的政府中,段祺瑞一直担任陆军总长。在准备实行帝制时,1915年8月,袁世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