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第 122 章(第2/4页)  从鸦片战争到五四运动首页

关灯 护眼     字体: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

回到上海。袁世凯表面上对孙、黄十分推崇,暗中却派人编造孙、黄的所谓"yīn私",印成小册子,在各处散发,对他们进行造谣诋毁①。孙中山在到北京前以修筑二十万里铁路为号召,组织了一个铁道协会。袁世凯派人在北京也成立了个铁路协会相对抗。不久,北京的铁路协会竟要求解散上海的铁道协会,并终于以两个协会合并的名义来取消了铁道协会②。

    孙中山的这个对手是在军阀官僚专制统治集团中翻过好些斤斗而爬上来的角色。这个集团虽然极端腐朽落后,但是它积累下了狡诈、狠dú,耍yīn谋、弄权术的丰富经验,用来对付本身具有很大弱点而且很少政治经验的资产阶级革命派,一时还能奏效。读一下孙中山当时在同袁世凯会见后的言论,可见他是多么深地落进了袁世凯设立的陷坑。他在北京演讲说:“鄙人之意见,现在政治之事,已有袁大总统及一般国务员担任。鄙人从此即不厕身政界,专求在社会上作成一种事业。……鄙人所计划者非他,即建筑铁路问题是也。”①他从北京回到上海后的演讲中更说:“余在京与袁总统时相晤谈,讨论国家大政策,颇入精微。故余信袁之为人,甚有肩膀,其头脑亦甚清楚,见天下事均能明澈,而思想亦很新。不过作事手腕,稍涉于旧;但办事本不能尽采新法。……yù治民国,非具新思想旧经验旧手段者不可,而袁总统适足当之。故余之推荐项城(就是袁世凯引者),并不谬误”②。

    对于guó mín dǎng的知名人物,可以收买的,袁世凯就进行收买。汪精卫就是一贯从袁世凯那里领取“特别费”的。被“软化”的还有若干老同盟会的人,如刘揆一。刘早在华兴会时是黄兴的得力助手,又是同盟会总部在东京时的重要干部。在陆征祥和赵秉钧的内阁中他都担任工商部总长③。赵秉钧内阁被称为guó mín dǎng内阁,其实并不是袁世凯的人投靠guó mín dǎng,而是guó mín dǎng的人被袁世凯拉过去了。

    袁世凯对于他所收买不了而又容不下的人,采取卑鄙的暴力来对付。1912年底,各省开始进行正式国会的议员的选举。经过用各种方法竞争,guó mín dǎng获得了国会议席中的大多数。这时在湖南参加竞选的宋教仁非常得意,他认为大局已定,可以成立以他为首的guó mín dǎng的内阁。他从湖南转道上海、南京回北京,一路上宣传他的政党内阁的主张。1913年3月20日他在上海火车站遭到暗杀,伤重致死。这个三十二岁的有才干的资产阶级政治活动家,由于迷信议会选举死于袁世凯的dú手。虽然很快就发现了确实证据,证明暗杀的主使人是袁世凯的亲信、内阁总理赵秉钧,但是整个guó mín dǎng已笼罩在妥协的空气下,只是采取"静待法律解决"的办法。孙中山毕竟是个敢于和反动势力相对抗的革命家,宋教仁被杀事件立即使他开始清醒过来,他主张组织兵力,声讨袁世凯。黄兴和其他领袖们不赞成这个主张。

    各省当权的实力派虽然有不少在名义上和同盟会、guó mín dǎng有关系,但他们的统治和旧军阀、旧官僚的统治没有什么不同。他们中不少人还为袁世凯所收买,例如山西的阎锡山、陕西的张凤①都已跟着袁世凯走了。南方的有几个省中,还有些不是完全顺从袁世凯的guó mín dǎng的武力。在刺杀宋教仁的同时,袁世凯正在同帝国主义列强的银行团进行大借款谈判。1913年4月间,大借款成立。袁世凯有了财政上的后盾,取得了帝国主义列强的支持,军事上也作好了布置,于是在6月间,先后下令罢免guó mín dǎng的三个都督(江西的李烈钧、广东的胡汉民和安徽的柏文蔚),并且出动军队南下。只是到了这时,guó mín dǎng才被迫应战。在上海的孙中山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