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第 12 章(第2/4页)  蒋介石与冯玉祥:从合作到决裂首页

关灯 护眼     字体: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

后改编为第二十六路军,先开往山东济宁一带整编,后开往江西参加"围剿"红军。

    张自忠、刘汝明、赵登禹等残部退往晋南,受张学良改编为第二十九军,以宋哲元为军长。

    刘郁芬离开西安逃向山西,所部被杨虎城缴械,刘派人和蒋介石联系,被任命为军事参议。

    吉鸿昌部被改编为第二十二路军,调赴鄂豫皖边境;梁冠英部被改编为第二十五路军,调赴苏北;葛运隆部被改编为第三十三师,调赴湖北。

    这样,冯军被缴械,改编、分割、隔离,作为一个军事集团,已完全瓦解、崩溃,不复存在了。

    蒋介石先后打败了桂军、冯军和阎军三大军事集团,唯独冯军的结局是土崩瓦解,其中的原因是耐人寻味的。

    中国现代的军阀,是军队、地盘和权势的集合体,三者缺一不可,军队是工具,地盘是依托,权势是目标。就此来说,冯玉祥是一个不合格的军阀。他着眼于权势之争,但在地盘和军队两个方面却出现了问题。

    为了扩大权势,就要争夺地盘,冯玉祥和阎锡山、李宗仁等都是如此。但是,冯玉祥忽略的是建立一块进可攻、退可守的中心地盘。阎锡山有山西,李宗仁有广西,冯玉祥应该有陕西,然而,冯玉祥却缺乏这个观念,只想到胜利了将如何如何,没想到失败了应该有个退守之地,而没有以足够的兵力保证退路的畅通,以致绝大部分兵力回不了陕西。没有巩固的地盘,部队没有集结固守之地,也就失去了与蒋介石讨价还价的起码条件,任凭蒋介石随意处置了。

    冯军与蒋军及其他军阀部队,在本质上没有区别,不过,冯军饷械奇缺、官兵穷苦,却是突出的特点。士兵是吃粮当兵,长官是享乐荣升,而冯军的官兵却是长期得不到这些。军阀部队,没有这些,也就没有凝集力。所以,冯军一遇到蒋介石的银元、官位,便纷纷倒戈,即使不给银元、官位,也不愿再过苦日子,而乐于接受改编了。当然,桂军和阎军也有被收买投蒋的,但为数不多。冯军大批投蒋,是穷苦造成的。

    冯军瓦解,冯玉祥失去了与蒋介石争夺的实力,从军阀权势之争来说,并不是一件好事。但是,对冯玉祥本身来说,失去军权,不再参加军阀混战,由一方统帅变成平民百姓,可以冷静下来思考一些问题,未尝不是一件好事。

    蒋介石在一连串军阀混战中,打败了所有对手,包括冯玉祥这样实力很强的对手和阎锡山这样老谋深算的对手,以实力为基础,稳固了在guó mín dǎng中的统治地位。

    第四部分 11.瓦解与受挫(2)

    蒋介石踌躇满志,不仅在guó mín dǎng内稳握权柄,还要在全国范围内一统天下,幻想像军阀混战那样战胜他另一个对手中共领导的工农红军。

    中原大战刚一结束,1930年12月,蒋介石就调集十万人马,向仅有四万人的中央红军发动"围剿"。红军诱敌深入,退却到根据地,龙冈一仗,活捉敌前线总指挥张辉瓒,五天内连打两个胜仗。蒋军损失一万五千人和一万二千件各种武器,第一次"围剿"失败。

    战后,máo zé dōng填词记述红军这次反"围剿"的胜利,写道:

    万木霜天红烂漫,

    天兵怒气冲霄汉。

    雾满龙冈千嶂暗,

    齐声唤,

    前头捉了张辉瓒。

    1931年4月,蒋介石调集二十万人马,采取"稳扎稳打,步步为营"的方针,从赣江到福建建宁形成弧形战线,向中央红军再次发动"围剿"。红军仍然诱敌深入,并先打弱敌,东固一仗告捷,接着,由西向东横扫七百华里,连打五个胜仗,歼敌三万余人,缴qiāng二万余支。蒋介石的第二次"围剿",又告失败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