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第 22 章(第1/4页)  那一次,我们挨打了:中英第一次鸦片战争全景解读首页

关灯 护眼     字体: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

    想纠正,就是订立公正的条约,就可以友好相处了。林则徐是否答复,或者根本不愿答复一个夷民,已不可查。但是林则徐曾因疝病而找伯驾给自己治疗,则是有史可查的。当然这种求医是间接的,因为天朝有天规,人臣无外jiāo,何况伯驾仅一个民办医院的民办医生呢?林钦差亲自登门找夷医看病,太掉价呢。再说了,天朝大吏生病,有谁亲自上医院找医生呢?都得医生服务上门。

    伯驾的医院名叫“眼科医局”,所在地在十三行行商伍浩官指定的十三行街上的新豆栏街,所以被人称作新豆栏医局。

    林患的是疝气,伯驾想请他直接来医院看病,但林则徐坚决不干,伯驾想上门看病,林还是坚决不干,估计这是伯驾的所有患者中,最牛的一位患者了吧?伯驾的疝带需要绑到患者身上,第一次绑需由外科医生亲自绑托才行。但伯驾也知道,钦差大人“害怕同一个外国人有任何私自的接触”。可能这带子最后是由林大人家里人绑的,因为伯驾说:“据报告,疝带送去给钦差大臣之后,健康状况良好,只有当他咳嗽时肚子上的东西较易滑落。”说明林则徐绑得不是多专业。但是再不专业,也不能让夷医亲自给咱绑,这点民族气节,林则徐还是有的。伯驾还特别为林则徐制了一张病例卡,卡号是六五六五,病例卡有如下记载:

    “林则徐,疝病,钦差大臣,前湖广总督,即今广东广西两大省。从医学上看,这个病案没有可以值得引起兴趣的地方。事实上,这位病人从来也没有见到过,但是我想,对于这样一位著名人物,他的行为是中英这样两个大国间破裂的近因。”(顾长声:《传教士与近代中国》,上海人民出版社2004年版,第44-45页)这张1839年的病例卡应该是世界上独一无二的了。在这个美国医生眼里,林则徐本人的疝病太普通了(中国百姓把它叫作小肠串气),天朝闭关锁关的病和钦差大人不见夷人的病,才是大病!伯驾想送给钦差大人一份礼物:一本地图集、一部地理书、一驾地球仪!林公手下人提出了礼仪问题,接受尔夷人的礼物,可以,但是你得附上一个请愿书!意思很明白,接受夷人的礼物,是我大钦差对夷人的一种抬举!伯驾一恼,算了,这礼物我不送了。

    林钦差学过《各国律例》后,发现法理在自己一边,于是在8月2日,和邓廷桢、怡良会衔发出告示,谕令义律jiāo凶。并宣布停留于尖沙嘴洋面的英夷,所有食物不得自行购买,须得通过通事和买办。

    8月3日,义律宣布,他将在中国领海上设立一个“具有刑事与海上管辖权的法庭”,并将于12日在一只英船上开庭。8月5日,义律写了一个说帖,送给澳门县丞,让他代禀林则徐,请天朝官员前去旁听英国的衙门是如何断案的。很遗憾的是,林则徐拒绝了。否则,由义律做法官、二十三人组成大陪审团、十二人组成小陪审团的英式法庭,可能会让林则徐大开眼界的。今天的学者公认,陪审团制是英国司法制度的核心,起始于11世纪的英国国王威廉一世。当时规定每个法庭都得设陪审团。陪审员多从农村中产阶级和城市平民中产生。陪审团一身多职,既是起诉人,又是证人,还是法律执行人。其工作程序是这样的:集体起誓后向法庭检举地方犯罪分子;被控告者尽快出席受审;审理时,陪审团成员当众陈述案情,接着就被告是否有罪作出判决;最后由钦命法官根据法律量刑定罪。1352年,英王爱德华三世又颁布诏令,设立起诉陪审团(大陪审团)和审判陪审团(小陪审团)相分离的制度。这种陪审制度当然在当时是比较文明和公正的,义律正是用这种制度来处理林维禧案件的。义律如此做,一是执行二百五外相巴麦尊的治外法权精神,二是,自认为英国的司法制度比清朝文明多了。因为直到清朝末年,英国人把天朝当作野蛮政府的理由之一,还是天朝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