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第 3 章(第1/4页)  那一次,我们挨打了:中英第一次鸦片战争全景解读首页

关灯 护眼     字体: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

    但林败则中国会速和,速和则损失可减少,是中国的维新或可提早二十年。鸦片战争以后,中国毫无革新运动,主要原因在时人不明失败的理由。林自信能战,时人亦信其能战,而无主持军事的机会,何怪当时国人不服输!”

    蒋廷黻先生想让大清政府服输,用心良苦,认为天朝服输后就会早些开始维新。不过,果如他所言,不罢林则徐,林则徐战则必败。但是国人会不会因此而服输,则大可怀疑。因为天朝之所以为天朝,就在于它永不服输的那种执拗与蒙昧。天朝什么时候服过输?可以说,天朝直到灭亡的那一刻,都对西方不服输,西方夹着尾巴打天朝,天朝翘着尾巴挨人打。天朝头跌地上了,尾巴依然翘在天上。这就是天朝风度!

    直到灭亡,大清朝仍沉浸在“万国来朝,百夷朝贡”的天朝幻境中。

    战争考验的是综合国力,而综合国力的体现是多方面多角度的。它跟某个官员的道德与能力无关,而跟体制及体制的合力有关。清政府拿中世纪的政府、中世纪的军队、中世纪的经济、中世纪的文化来对抗近代化的政府、近代化的军队、近代化的经济、近代化的文化,时间上讲,那是过去对抗未来,相当于婴儿战巨人;空间上讲,那是寡人对抗群雄,相当于只手驾群狼,如此情形下,还幻想前者战败后者的可能xìng,那不是白日做梦吗?

    现在,让我们咳嗽一声,打断大家的梦境,进入那纷扰的历史现场,去观摩一下这场16世纪与19世纪之间的对决吧!

    第一章 大英与大清,不是冤家不碰头

    维多利亚女王VS道光皇帝

    1840年~1842年,大清帝国的道光皇上很郁闷。

    拥有四亿人口、九十万常备军、一千多万平方公里江山的天朝上国被一个小女人领导的蕞尔小岛上的蕞尔小国给打了,被迫签下了不情不愿的《南京条约》。这个小女人名叫亚历山德拉维多利亚,后来被称为“欧洲的祖母”;这个蕞尔小岛叫大不列颠岛,全部国土面积仅二十多万平方公里,略相当于现在中国的一个广西省;这个蕞尔小国叫“大不列颠及北爱尔兰联合王国”,代称英格兰,或曰英吉利,全部人口仅四千万,陆军十四万,加上用于内卫的国民军,算是有二十万的常备军。

    维多利亚女王(1819-1901)。英国历史上最可爱的一位女王,代表了一个时代,一种风尚。

    身为帝国法人代表,道光皇上不郁闷能说得过去吗?大清,一直以全球老大自居来着。现在可好,突然从不知名的角落里冒出一个不知名的英吉利,频频来大清国门口骚扰;骚扰还不算,竟然带着仨瓜俩枣的人马闯进来了;闯进来还不算,还逼我大清签订一个什么劳什子条约,是可忍孰不可忍?

    这个《南京条约》,我们都习惯叫它不平等条约。为什么叫不平等呢?

    签订的程序不平等。用法律术语来讲,这叫程序不公正。打个比方,即使您是出于好心,比如要白给我一百万两白银,那也得经过我同意啊。我不同意,您愣给,俺不接您就打,逼俺接了,那就叫不平等,欺负人也不能这么欺负嘛。

    条约的实际内容不平等。用法律术语来讲,这叫实体不正义。《南京条约》总计十三项条款,有割地、赔款、释放英囚、赦免汉jiān、大英与大清国体平行、五口通商、废除广州行商、制定新关税等多项内容。这些内容如何不平等,还真不好掰扯。蒋廷黻先生曾经概括过,当时的大清不但不承认所谓的国际规则,它的眼里,简直没有所谓的国际的存在。所以大清所谓的平等,就是其他国家都得在他面前装孙子,都得三跪九叩,都得认大清为老大,否则不叫平等。英国政论作家奥威尔的《动物庄园》里有句经典:“所有的动物都平等,但有一种动物比其他动物更平等”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