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第 86 章(第3/4页)  红楼之瑚不归首页

关灯 护眼     字体: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

要超过黄昏,正说明他希望两个人婚姻美满,难怪其他人个个嘴角都挂着揶揄的笑容。

    先是贾瑛,再是迎春,现下又是黛玉,刘氏膝下三个女孩儿都嫁了出去,怪失落的。若不是有贾蔚、贾萱还有贾蕤彩衣娱亲,这会子刘氏也打不起精神来。见黛玉脸色红润,气色不差,便知她在婆家过的不错。

    送走了黛玉,刘氏只觉得,这辈子出了小孙子的身体,她再没什么可忧心的了。

    不过一二年,在贾蕤身体好转之时,荣国公贾赦突然病了。开始只是受了风寒,除了贾瑚,没人当回事儿。过了没多久,面色青黑,眼见没多少光景了。贾赦像是早有预感,嘴上只说“天注定了的”,谁也不见,只叫来贾瑚,说了一堆话,吩咐他照顾好三个小的,就死了。刘氏一大把年纪经受不住,紧接着就病倒了,全家事都压在怀柔身上。好在贾琏帮衬着,三个小孩子也懂事,不闹腾,一切井井有条。

    贾赦病逝,贾瑚不由想起了年少之时,自个儿做了许多众人眼里“离经叛道”之事,贾赦明明知晓,却都掩下不提,还给自己收尾。这些年他在外面搞风搞雨,贾赦从来支持他,为了不让政敌找到荣府的把柄,连外面也少去了,只在府里一心一意玩他的扇子。

    父亲病逝,理应丁忧。贾瑚很快就上了折子。承平帝自然是不许的,驳回夺情,只给了他三个月的假期处理丧事。

    荣府各处报丧。做了七七四十九日的水陆道场,贾瑚摔丧驾灵,哀哀yù绝。又有承平帝备了祭礼,派内相亲来替他上祭。

    大祭做足了排场,大殡亦然。路祭者甚众,头一座是忠顺亲王祭棚,顺下来是和郡王及各个皇子,接着才是四王八公,朝廷重臣。浩浩dàngdàng,煊煊赫赫。

    因贾赦嫌弃铁槛寺不齐整,早两年派人好生整顿修缮了,预备后事。今他灵枢停灵于铁槛寺,又做了十几日的安灵道场。只旁边的馒头庵,因贾瑚甚厌,不yù自家女眷入住。

    问明原因,乃是这水月庵的姑子和些寻花问柳的公子不清不楚,怀柔大怒,记在心里。下次水月庵的尼姑再上门打秋风,荣府连门都不开了。后来又把水月庵告了官府,从此水月庵便消失在京郊的土地上了。只可怜智能儿一众女孩子,无处可去,最后依附了他庙,也不知命运如何。

    贾赦去后,刘氏病了好长一段时间,到底于次年春天,渐渐好转了。

    因贾瑚继承了爵位,成了荣国公,这荣国府自然也是他的了。刘氏病好后,便退居荣庆堂,把荣禧堂让给了贾瑚。贾瑚无所谓,只是公主yù分家,和贾琏携同子女住到公主府去。刘氏定不愿意,除非孙子孙女都留在她身边。

    贾琏也不愿意。他在荣府住惯了的,哥哥不嫌弃他,他才不愿吃软饭。无奈,公主只得妥协,住在荣府,供养婆婆,教养子女。

    倏忽十年又过,荣国府的大少爷贾蔚考中了秀才,回来时只见一片白幡。贾蔚的弟弟,贾蕤,在熬了十数年,在这个秋天里,去了。

    怀柔哭成个泪人儿。

    早在生了贾蕤,她身子就坏了,再无一子。她自觉对不起夫家,思及长子迟早要过继给已是荣国公,那丈夫岂不是绝了后么!可这愧疚,不久就在刘氏的话里化作了怨恨。

    刘氏因为小孙子去了,一下子也病倒了。只拉着公主,反反复复说不能叫兄弟两个哪一个断了香火。自己生不出来,次子尸骨未寒,在婆婆的催促下,不得不考虑给丈夫纳一门良妾。公主心伤之下,怨恨起了不娶妻的大伯子。

    贾瑚思虑良久,眼看刘氏不好了,叫来贾琏商量后,向全家宣布了一个消息:不过继贾蔚。他死后,兄终弟及,由贾琏继承爵位。

    贾蕤夭折,最伤心的额莫过于几乎是和弟弟吃同食寝同床的贾蔚。从小到大懂事又同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