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第一百六十八章 人以群分 四(第2/3页)  大明望族首页

关灯 护眼     字体: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



    大老爷闻言一怔,随即又望向管家,管家道:“珠少爷伤处都在臀上至腿弯上,因此方没伤筋骨,看来建昌伯那边留了余地。”

    大老爷神色稍缓,却晓得往张家送的礼得再加厚三分。

    这位张小侯爷少年失父,生母太夫人后溺爱地厉害,在京中飞扬跋扈,为诸纨绔之首。沈珠冲撞了他,又口出不逊,他只这样教训丨一下,并没有叫人狠打沈珠,已经是留有余地。

    “看来传言也不能尽信。”大老爷心中暗暗思附道。

    沈瑞这里,是次日一早,才知晓沈珠昨日在路口被杖责之事。

    是长寿得了消息,悄悄说与沈瑞听的。

    沈瑞听了,心情沉重。

    沈宅就在仁寿坊,沈珠在仁寿坊路口挨了杖责,落在外人眼中与打大老爷的脸没什么不同。不管沈氏一族内部关系如何,在外人眼中,就是同气连枝一家人。

    这建昌张延龄与他的兄长寿宁侯张鹤龄可是明朝最有名的外戚,显赫数十年,直待嘉靖朝兄弟两个方倒台。

    沈珠给沈大老爷招惹这么个人物,就是挨打也是轻的。即便建昌伯不会因这等小事就与当朝侍郎结仇,可难保有人听闻此事,为了讨好张家,对大老爷落井下石。

    今年是京察之年,大老爷仕途升转正紧要时。有了这一遭,还不知是福是祸。

    王守仁接了沈瑞,见他神色怏怏,问了缘故。

    沈瑞将昨天的事情讲了,并且说了自己的担忧。

    王守仁听说沈瑞族兄惹上的是建昌伯,笑道:“惹的既是建昌伯,则无需担心。他既下令杖责你那族兄,就不会记仇……”

    沈瑞听他口气,俨然与张延龄相熟的意思,好奇道:“老师同建昌伯很熟?”

    王守仁点点头道:“当年你师祖在东宫讲学时,张家两位国舅在东宫陪读……建昌伯长兄寿宁侯年纪与我相仿,年当也常在一处玩……后来先帝驾崩,今上登基,往来就少了。不过张家兄弟念旧,对你师祖向来客气,每年也要来家里拜会一回两回。”说到最后,却是面容发苦。

    沈瑞一思量,就晓得关键。

    怪不得诸位阁臣齐心压制王华,不单单是因他帝师身份,还因他与张家兄弟有这般渊源。

    在文臣眼中,文臣与勋贵向来泾渭分明。王华亲近勋贵,在外人看来,有攀权附势之嫌,就是失了风骨。

    不管张家兄弟是真尊师,还是做样子,却是将王华给坑了。

    要是张家兄弟真的那么看重王华这个便宜老师的话,后来怎么会任由刘瑾折腾王家父子。如此看来,张家兄弟待王华也不过是面子情,说不得是给宫中那位看的。

    今上弘治皇帝,听说是极仁善的性情。

    这日聚会之地在城外,沈瑞跟在王守仁身边,见的不是前几日那般的士子文人,而是一僧一道。

    道士五十来岁,长相清奇,长须飘飘,还真的带了几分出尘之气。对比之下,那肥头大耳的和尚,年纪四旬,就有些像酒肉和尚。

    沈瑞在西林禅院住了三年,对于辩经讲禅都是熟的;就是道家,因受王守仁影响,也略有涉猎。

    因此,他跟在王守仁身边,对于一僧一道的考校,都顺利通过。

    那道士还罢,问询沈瑞几句,只对王守仁道:“伯安此弟子颇佳。”

    那大和尚却是对沈瑞颇有兴趣,道:“此子有慧心,与我佛有缘,老衲见之亦心喜,王施主要不就舍给老衲做徒儿?”

    王守仁轻哼一声道:“大和尚怎么生了执着心?我这弟子是与佛有缘,却不在修佛上,他在禅院住过三年,多少沾染些佛气儿,你觉得欢喜也不意外。”

    大和尚好奇,少不得多问两句,待晓得沈瑞之前在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