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第34章:临水人家深宅院,楼上邪风事不浅(第1/3页)  龙鼎天之诸葛武侯首页

关灯 护眼     字体: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

    熙熙攘攘的人群,摩肩擦踵的各奔东西,此起彼伏的叫卖声不绝于耳,琳琅满目的货品堆放的摇摇欲坠,古色古香的吊脚楼在平坦的街道上横七竖八的错乱在一起,倒显得不是十分凌乱。

    而我们到了,我们到了,人人向往的汗水宝地。

    进入到汉中城内,瞬间各种巴蜀独有的特色文化映入眼帘。

    你看那青青的茶楼之上,三五文人,两三一簇,衣着光鲜亮丽,手拿一把折扇,桌放一杯清茶,口中喃喃念道一首诗词,摇头晃脑见,却在茶的清香与诗词的画意中自得其乐。

    瞧那街边地摊上,头发胡子全已花白的老人,手执破旧幡子,面前摆着龟甲和蓍草,正襟危坐,两眼紧闭,在一动一静间倾听世间的陈杂。

    恍惚间,一滴雨水却滴在我的脸上。

    抬头望去,只见刚才还万里晴空的蓝天,此刻风起云涌,突然就下起了淅淅沥沥的小雨。

    一眨眼间,街上已经铺满五颜六色的纸伞,能看见的,唯有雨伞下人们悠闲的步伐。

    我的心暗自佩服,这些人是如何得知今天要下雨?

    然而这就是巴蜀,这就是汗水属地,这就是人们向往的那个神秘而奇特的西南边陲宝地。诗词弄意、黄老之学、历法术数、卜筮灾异构成了巴蜀独特的文化。

    巴蜀文化绵长久远、神秘而灿烂,可坐享天成,亦可以行卒而生;可无为而逍遥,更因刀剑而生存。

    重道,注川人风骨;尊儒,举川人仕进;诠释,去川人彷徨;进与退之间,死生契阔。

    蜀人从容,却含惰性;巴人明快,失之浅薄;瑰宝陆离,多附鬼气;人文荟萃,最多的也就是文雅之客。

    巴蜀之地向来称为四塞之国,不可谓不封闭,然则多江河汇流,昂然出三峡,成大江东去之势,尖锐、奔腾、苍茫、颇让人喟然感叹。

    然,蜀中自古多才俊,蜀中自古少大将,几许豪情,多少志气,都削成丝丝缕缕花絮,化作点点滴滴闲情,粘满着春花秋雨,汇入大江河川,消失于无影无踪。

    “天成,你想什么呢?”情怡惊奇的问道。

    我慌忙缓过神来,却发现我们跟踪的那顶轿子和那个莽夫已不见了踪迹。

    “人呢?”

    我惊慌失措的问道。

    “哎呦,你这才关心起正事来,是不是蜀中的美女让你神魂颠倒,不辨是非了呀?”情怡讽刺道。

    “我……人呢?你快说吧!”我焦急的问道。

    情怡瞪了我一眼,便骑在马上回头看着远处,不再理我。

    “哈哈哈……好了,好了,姑娘,你就别再取闹天成了!”老翁笑道。

    我赶紧看向了老翁,希望她能给我一个准确的答案。

    “那两人从那扇朱红大门进去了!”

    老翁指着前方的一处大院说道。

    我这才注意起来,没想到我们一路跟踪,却已经离开了繁华热闹的街市,来到了一处僻静的小巷里面。而在我们百尺之外的前方,却是一处雄伟壮阔的院落,朱红院墙,金色琉璃瓦,苍松翠柏在院中亭亭玉立,院中静悄悄的,放佛深藏着幽幽之气。

    “咱们……他们怎么到这里来了?”我奇怪的问老翁。

    “唉,可真是不操这份心呀,刚才倒是见你盯着人家黄花大姑娘,看的眉飞色舞的!”情怡在一旁抚摸着她那细长的玉指,喃喃说道。

    老翁肚子里的话到了嘴边,却被情怡这么一说,硬生生的咽了回去。他可不知道该怎么说下去了,只是站在原地,苦笑着看着我无奈的表情。

    片刻之后,老翁开口说道:“如今咱们该怎么办?”

    我抛开刚才的优思,然后骑在马背上,环顾了一下四周的情况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