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092 知县畏死把城献(第1/4页)  袍哥传之亡清首页

关灯 护眼     字体: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

    郝云峰带着玉儿赶上前面兄弟。

    兄弟们看他身边多了一个泥土满面的人,都奇怪地看着他。

    郝云峰看出了兄弟们眼神中的疑问,就指了指玉儿,说道:“来,兄弟们,给你们介绍介绍,这位是四哥的小兄弟,于远,绵竹人。他听说我来成都了,就赶来了。”

    然后他又装模作样地给玉儿介绍了张秋山c曾云飞等兄弟。

    介绍完,他就带着兄弟们继续追赶大队人马了。

    等他们赶上大队人马时,大队人马已经进了简阳县城。

    原来,王天杰和郝天民这两路人马在龙泉驿会合后,就顺大路直奔资州,半道上,前出的探马回报,说资州已有重兵,而简阳无兵,简阳知县只是督率一千多民团和一百多警察在城上防守。王天杰和郝天民听到这个情况,就跟手下的首领们商量了一下,都觉得先拿下简阳比直奔资州好。

    于是他们就直接杀到了简阳城下。

    清朝入关,从消灭各种抵抗力量到最后平定三藩之后,在各省驻守的军队数量就逐年减了下来,一般也就两三万人,分别驻扎在省城和要害州府,普通县城一般没有驻军。各县城常常只有少量的维持秩序的治安军队,由一个把总带领,也就百十来个人。到晚清时候,从海外引入警察这个概念,于是各省成立了巡警道,从省城到县城都建立起了巡警局,就把那些维持治安的地方军队改编成了巡警,但人数还是维持在百十来人。

    这些年来,大清朝的天下已是动荡不宁,许多省份都允许不驻军的州县组织民团,以备不时之需,四川虽然也这么做了,但四川总体平静,所以各州县也只是形式上组织了民团,但这些民团大抵上既没有规模,也没有实力。

    保路军围攻成都时,各州县也怕有人起兵攻城,也就把民团集中到县城c州城,加强防守,但民团毕竟不是正规军队,知县c知州都知道没什么战斗力,而附近如果驻有巡防营,现在又都集被调走,准备驰援成都,他们也要不来兵,也就只好以一种聊胜于无心态,用那点警察和民团来应对眼下的紧张局势了。

    简阳知县叫袁俊杰。他这个简阳县离成都很近,他近来一直担心保路来攻他的县城,但他手里无兵,只有这么一点警察和民团,他知道靠这点实力是守不住城的,请求增援呢,只能派人去资州,可派往资州求援的人一去就没见回转,他也不知道资州府究竟有没有人来增援,所以只好把城里的警察和民团调到城上守城,一边就在县衙里祈祷保路军不要到他的简阳来。

    今天,他的祈祷还没做完,北门守城的县丞就派人来报告,说大队保路军人马已杀到北门了。

    他急忙带着师爷和几个随从县衙赶往北门,爬上城门楼,向外一看,城外大军已摆开阵,就要攻城了,而且还分出两路人马,从左右两翼向东门西门包抄过去了。

    他急忙问那个师爷道:“你看,你看,这如何是好?失陷了城池,赵大帅要杀头;想守住城池,这内无军兵,外无强援,如何能守?”

    师爷说道:“东翁,干脆弃城出走吧?”

    “这家小都在城中,把他们都弃了?这城外到处都是兵,我们就算能出城,可又能走多远呢?”

    “那就据城死守,坚守待援?”

    “这援兵在哪里?去资州求援的人一去就没了音讯,天晓得有谁会来援救简阳了!”

    “东翁,那就只有两条路可选了!”

    “哪两条路?”

    “一条是杀身成仁,为国尽忠;一条是开城门出降,以免玉石俱焚。”

    “我袁俊杰也是朝廷命官,在这危难之时,本也应为国尽忠,杀身成仁,但眼下已是天下大乱,朝廷也是风雨飘摇,这杀身成仁,是不是有点”

    袁俊杰的话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