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043 将军府投石问路(第1/4页)  袍哥传之亡清首页

关灯 护眼     字体: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

    成都将军玉昆,满洲镶红旗人,少时本是一纨绔子弟,后来却励志读书,想在这乱世为朝廷出力,建功立业。再后来投到奕劻门下,得保举,十数年间,从小小的守备逐级提升为凉州副都统。一年前因成都将军出缺,由保举,调成都署理成都将军。

    玉昆虽为武职,却也没有多少能耐,并没有什么实战经验,到成都署理成都将军,他能直接指挥的军队也只有成都旗营三个营,这三个旗营,名义上是军队,实际上只是一些领钱粮过日子的旗人,根本没什么战力。不过,他是钦命成都将军,也算是朝廷的方面大员。

    因为这些年一直官运亨通,玉昆也就有点自高身份,所以今天早晨布政使尹良也派人知会了他,但他也没有去接赵尔丰。

    虽然也是方面大员,但朝廷定有制度,将军有节制军队之权,却无过问地方政务之权,而至晚清之时,各省原有巡防军和后来编练的新军,都由总督或各省巡抚与提督共同节制,将军能节制的就只有名存实亡的旗营了。所以,玉昆在成都,拿奉禄,享清福,偶尔也将旗营兵集合起来操练一下,但绝不插手地方政务。

    很多时候,玉昆自己也觉得自己不是什么成都将军,倒像是安插在成都的一个耳目。从四月初责任内阁上台,然后出台“铁路国有”政策,再到全川闹起保路运动,他虽一直冷眼旁观着,但也一直跟保持着书信联络,随时把川省局势汇报给,有时也表明自己对川省局势的看法,供处置川务做参考。所以,在四川,他是最清楚内阁动向的人。

    “铁路国有”政策出炉时,他觉得责任内阁把改善朝廷财政状况作为第一要务,通过铁路国有,再以路权抵押贷款,能以最快的方式解决大清朝的财政困难,确实是抓住了要害。但粤汉铁路闹起保路风潮时,他就发现这“铁路国有”有大弊端,会在所涉省份惹出大麻烦,他本想向进言,但从往来书信,他看出对这项国策十分看好,也就不敢给泼冷水,而且鄂c湘c粤三省的保路风潮也很快平息下去了。等到川汉铁路在四川引发保路风潮时,他再次意识到“铁路国有”的大问题,而且认为王人文为民请命的做法是对的,于是,他再给的书信中,就开始表达自己的看法,甚至有对“铁路国有”的批评。再后来,他又看出王人文处置川务的方式有问题,认为王人文不是解决四川保路风潮的最适合的人。他的这些见解影响了对“铁路国有”和处置川务的态度,在革王人文的职的问题上,拖了近十天,载泽和其智囊们都以为是手上没有适合的川督人选,所以才拖着不下决心,其实,是对选择“铁路国有”作内阁第一要务,有些怀疑了,并有些相信王人文在川汉铁路问题上采取怀柔政策是对的,所以当载泽和盛宣怀全力推动倒王人文的时候,一直拖着。而这其中还有一点就是在等玉昆的信,就是想知道玉昆的看法。

    玉昆通过成都电报局给发了电报,他认为王人文采用怀柔是对的,但只怀柔而不给闹事者一定的威慑,川汉铁路的问题就解决不了,而且川省眼下的局面也不是王人文能控制的了,革王人文的职是必须的,但在革王人文的职的同时,必须找到一个能控制川省局面的人,用这个人来四川做总督。他给庆王推荐了几个人,其中就有赵尔丰。

    在反复权衡后,最后选择了赵尔丰。

    今天,川省官员迎接赵尔丰到任,护印的布政使尹良也派人知会了玉昆,但玉昆没有去迎接赵尔丰,一则他自己是成都将军,与赵平级;二则是他不想卷入川省政务,没必要去跟赵一起听那些官员的汇报,所以他没有去跟赵尔丰见面。

    此时,赵尔丰带着廖c高c汤来将军府拜访,玉昆刚吃过饭,正和门下的几个清客相公在院中纳凉聊天。

    一门客问道:“将军大人,听说今天赵尔丰赵大人来成都接印了,是吧?”

    玉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