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009 深山隐迹做印染(第1/4页)  袍哥传之亡清首页

关灯 护眼     字体: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

    龙鸣剑听到这里,就问道:“前辈,你们山上这么几大姓,就没有读书应科举的?”

    郝天民答道:“我们几大姓都读书啊!老祖爷爷小时候,老祖宗就给他请了先生,让他在老营读书。等进山后,他想,郝家山的人不能都是睁眼瞎,得读书,因为要是再起事,郝家山的人都要能带兵打仗,睁眼瞎,除了能在前面冲杀几下,还能做啥?所以就在山上办了学堂,请了先生,叫山上的年青后生都读书。不过也有规矩,只读书,不应科举!要是哪个下山应满清的科举,就终身不准再回郝家山,所以我们山上的子弟从未去应过满清的科举。我们就边耕读,边开染坊,边等机会。”

    听郝天民这么说,王天杰就问道:“前辈,你们不应满清的科举,还读四书五经?”

    郝天民笑道:“虽然不应科举,可还要做人啊!这四书五经,是孔孟写的圣贤书,讲的是做人的道理,所以我们都读过!不过,我们隐在山里,只是等待时机,我们始终没有忘记复仇,所以我们主要读的还是兵书战策。”

    龙鸣剑又问道:“前辈,你们在山里耕读,咋把染坊开到成都了呢?”

    “进山后,前四代人都只是耕读,到五代祖德昌公,郝家山才开始开染坊。从那时起,就在中坝场开起了‘郝氏染坊’,就一直做到了现在。”

    郝家山上,遍生蓼蓝草c板蓝根c艾蒿,每到春来,漫山遍野,郁郁苍苍,但郝家山人,除了每年采摘一些做草药外,就任其自生自灭。到郝家山郝氏的第五代人郝德昌,经常贩山货到成都,结交了一个姓路名德明的开染坊的朋友,两人非常投缘,经常往来,久而久之,就结成了异姓兄弟。路家本是江南无锡的印染世家,康熙年间因亲戚做成都知府,就到成都开了染坊分号。生意很好,亲戚离任,路家也没有把染坊撤回江南。

    后来郝德昌邀路德明到郝家山做客,看到郝家山上漫山遍野的制靛原料,路德明喜不自禁,就和郝德昌商议合伙开染坊。郝德昌把几姓兄弟召集起来一商议,就决定了开染坊的事。郝德昌就在东边六十多里外的中坝场边买了一片地,开起了染坊。中坝场在江油虽然是个小场镇,但它是个水陆码头,平日里比县城武都还要闹热,所以郝德昌把染坊开在了中坝场。有郝家山的原料和资金,有路家的技术,染坊的生意就红红火火地做起来了。

    路德明本是兄弟两人,兄长路德欣在无锡打理总号,路德明就在成都打理分号。到路德明晚年时,因兄长无子,江南总号无人继业,路德欣就让路德明回江南,路德明也只有一个独子,也无人继续打理成都分号,就把成都的分号盘给了郝德昌。双方虽不再合伙,但仍有业务往来。

    经郝家山几姓兄弟商议,把染坊定名为“郝氏染坊”,这以后,郝家山代代经营郝氏染坊,生意越做越好,使郝氏染坊在川中印染行业中声名鹊起。

    他们的家业一天天扩大,近年又在重庆和武昌开了分号。

    “没有机会再起事,也就只好在山中为民。直到郝家山第十二代传人,也就是老朽的父亲元举公,我们郝家山在隐迹为民快两百年的时候,又才重出江湖,开山立柜,搞起了‘信义公’。”

    郝元举在绵州组织了哥老会大堂口“信义公”,郝家山的这几姓人家也就海起了袍哥。

    郝家早年并没有组织哥老会,因为他们并不想“反清复明”,虽然闯王李自成败亡后,郝摇旗也接受了南明永历帝给的封爵,但郝家和曾c王c罗c李c吴等亲兵家族在骨子里仍然是忠于闯王的,他们盼望有东山再起的时机,他们盼望恢复闯王的事业。

    洪秀全的拜上帝会在江南闹起了太平天国,各地的民间帮会也纷纷起事,而郝元举正值壮年,看到天下大乱,觉得正是起事恢复闯王事业的大好时机,就召集曾c王c罗c李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