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第四十七章 边母的心事(第1/2页)  大院红楼首页

关灯 护眼     字体: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

    这天,俞母从邢母家出来,觉得回家做饭还早,就顺脚来到边母家,边母正带着圆圆的黑边老花镜,坐在床上纳鞋底。俞母顺手从小筐也拿了一只鞋底,熟练地带上顶针拿起锥子,帮着边母纳起鞋底来。纳鞋底c缝鞋帮c剪裁衣裤c织毛活儿,俞母可是行家里手,自小学女红,成家后五个孩子从头到脚全是她自己做。

    “大哥出去啦?”俞母看边大衍没在屋,就问边母。俞母知道边大衍在农村久了,早睡早起,饭后出去转悠,吃饭前才能回来。

    边母没有吭声,俞母看边母似乎眼睛有点发红,就又问了一句:“怎么,两口子叽咕了吗?”

    “没有,老天拔地叽咕啥?”

    “看你脸色有些不对劲儿?”

    边母有些可怜兮兮地说:“他回农安老家了!”

    “多住些日子多好,都快过年了。”俞母接着说。

    “谁说不是呢!”边母也点点头。

    “百年修得共枕眠嘛,两口子能在一起就是缘分!”俞母虽说坚强,看到边家两口子老来厮守也只能感叹自己的苦命。

    “是啊!嫁汉嫁汉,穿衣吃饭,老头子人倒老实,只是这个成分害得我跟着也倒了八辈子血霉。没过得几天好,尽受人家斜眉瞪眼的,在小孩子面前都抬不起头来!”边母白净的脸皮有些涨红。

    俞母安慰边母道:“满堂儿女,当不得半席夫妻,都过这么多年了,还想那些干嘛!”

    边母停下手中的针黹,往俞母跟前靠了靠说:“我们在这里住的很习惯,特别还有你和邢老太在一起说话,邻里好,赛金宝,我们满意还来不及呢!”

    “那怎么啦?”

    “不是我们老两口,是姑娘姑爷他们两口子叽咕了!”

    俞母来的时间不长,对汤勇治印象很好,每次金晋泰看到她都主动说话,不像敬谦成天总板着脸。“我看姑爷对你们挺好的,莫不是出了什么事?”俞母有些心生狐疑。

    “老姐姐,你有所不知,他俩吵多半是因为我们,我心里明镜似的。”

    “过日子哪有舌头不碰牙的,两口子没有隔夜的仇。”

    “还不是我们的出身,让姑爷很为难。”边母内心痛楚被触动了。

    “自家人,还说那些干什么?”

    边母叹了口气,无奈地说:“外人知道啥,这是我们在这里,还憋着呢!”

    俞母知道成分的事是边母的心病,地富反坏右,地主排在第一位,那真叫打倒在地再踏上一只脚,叫你永世不得翻身。俞母想:自己如果不是逃出小河村,就凭俞家的家产,定个大地主也富富有余,这下坏事变成了好事,可当时谁又愿意丢下吃穿不愁的日子去颠沛流离呢?

    “当初干什么了,只看漂亮脸蛋,现在怕影响进步了,在外面是‘笑面虎’,回家就成了‘山中王’。”边母是在指汤勇治,因为他当年追求边连娣时知道边家的地主成分。

    “也许姑爷的压力大,也要理解现在的形势和他的处境。”

    汤勇治送回岳父实非本愿,但他十分清楚当前的形势,为了解决粮食不足的困难,各级政府都在压缩城镇人口,减少粮食销量,别说是地主富农吃闲饭,就是贫雇农出身的老人没有正式工作,也要精简回乡。机关已经做了动员,全东北要精简城镇人口一百万人,要求党员领导干部带头,汤勇治想怎么都是个走,还不如带个头让岳父先走一步,过些日子再把岳母送回去,就带头报名先把岳父送回了老家。

    边连娣听家人亲戚来信说:“贫下中农都没饭吃,地主和地主婆却猫在城里饿不着,村里还要派人把她揪回去。”这种大势所趋的形势,她又能有什么办法呢?

    这段时间,家俱楼有十来家的老人被送回农村。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