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第三十章 家俱楼的第一印象(第1/2页)  大院红楼首页

关灯 护眼     字体: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

    春桃街又被称为桃李街,是大院最东边的一条南北向马路,马路用细碎的炉渣铺成,夏不存水,冬不积冰,长长的马路两侧相间栽种了桃树c梨树,每逢四月底五月初,桃李绽放,杏绿妍媚,梨白清丽,春色芳菲。家鸣c家昌刚来大院时,正是春深花放时节,春桃街如同一条鲜花的长廊。

    春桃街南起自理工路,能去往机关小学c工字楼c东新村,经东大路出南门;北止于体育馆路,可去卫生所c商店c粮站,与沈阳体育学院有北门相通;东面是院墙,出东门可到城乡结合的陵东街;西面是苹果园,可连夏槐街通往核心办公区。春桃街还依次会合游泳馆路,沟通一字楼字房c圈楼;会合图书馆路,连接幼儿园c大红楼c档案馆。魏家的新居——大红楼,就在春桃街路西与图书馆路路北的交汇点上。

    八月中旬的一个休息日,艳阳高照,气候宜人,敬谦带着全家人从工字楼往新家搬家。家昌在工字楼住了整整四个月,在这四个月里有他小学一年级的最后时光c有他初识大院的新奇感受c有跟大人一起“吃食堂”的经历,但他最难忘的是:工字楼那长长的走廊c喧闹的水房c幽深的黑松林

    家昌见到大红楼,与他初次见到工字楼时迥然有异,这不单单是因为临时住所与长久的家的区别,而是在于这座大楼的神奇。大红楼是一座坐北朝南的三层楼房,整个建筑中式风格,通体红砖勾缝,屋脊灰白鳞瓦,墙面砌方柱烟道装饰,居中建雨搭旗杆点缀,两端各有厢楼拐把,顶层高挑出四层矮窗,恢弘端庄,气象不凡。楼前两侧种有数株毛桃山杏,红豆丁香,芬芳洋溢;树下有石柱铁线晾晒衣被,常有家属在此聊天纳凉;楼前广场长约百米,阔约千平,紧邻图书馆路;路南还有松林柴门,菜地果园,田畦篱墙,不落俗套。

    敬谦听彭靖南副秘书长说这座楼更是玄秘:“这楼原是东北大学的化学馆,是东北大学科技含量最高的化学部的办公室和教室,整个建筑于一九二八年建成。当年,总设计师杨廷宝煞费苦心,独出新意,把化学馆设计成一座飞机形状,意为华夏腾飞,面向未来。三楼窗前有个半圆形的阳台,上面竖着一根旗杆,很像轰炸机的机头;大楼正门开在二楼正中,门前有半个羽毛球场大的大门水泥平台,平台三面有半米高的女儿墙似为城碟,平台距离地面三米高,两侧建有分水式护墙的下楼台阶,很像飞机的起落架;大楼主体部分是一字横卧,如同飞机的两翼;楼两端各出来一小段厢楼,也似机翼两端的发动机;楼后一层是锅炉房向外延伸的长长烟道,可视为飞机机身;通道尽头是一根五十米高的红砖圆形大烟囱,如同飞机的尾翼,真可谓设计新颖,独具匠心!”

    在东北大学的老档案中,大院的建筑多以楼房的形状命名,有工字楼字楼字房c圈楼;也有按人名命名的汉卿南楼c汉卿北楼c汉卿体育场等,还有按楼房的颜色命名的小白楼c大白楼c小红楼c大红楼,化学馆当年就被称作“大红楼”。时光荏苒,物去人非,几易其主,饱经风雨。这些老建筑曾聆听过莘莘学子们轻盈的脚步声,曾受过日本骑兵的铁蹄践踏,曾看到国民党接收大员匆匆走过,感受到新中国人民政府的勃勃生机。不知什么时间,大红楼里的教学实验设备被毁坏殆尽,生活服务设施荡然无存,一个科技尖端的教学基地竟变成堆放家具杂物的仓库。

    东北局组建后,需要大量的房屋做为干部住宅,工字楼字楼字房c圈楼原本就是学生宿舍,自不用说,化学馆也由教学办公楼改建为家属楼。在房屋维修改造期间,机关事务管理局的邵银凤局长来到施工现场巡视,他心里暗自琢磨着:“家具楼”顾名思义是装家具的楼,当做家属楼的名字有些不雅,但从他接过来的房产资料中就是这样标注的,也算有历史传承;如果改回去叫化学馆,也有些名不副实;再叫大红楼,在大院中名字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