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第四十七章 李白和赵师秀(第1/3页)  荒剑录首页

关灯 护眼     字体: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

    呲呲呲!

    屋内,赵师秀盘腿而坐,一股黑色的气流环绕其周身,并且还在慢慢吞噬着那若有若无的明光,整个房间已经渐渐变得黑暗,难以透进一丝光来。

    这种黑色比夜晚的漆黑要令人心悸,它仿佛是黑暗的本源,直射人内心的恐惧。面对它,宛如一个人身处茫茫,天地间是一片黑暗的深渊,没有方向,没有前路,只能慢慢被这黑暗所吞噬。

    赵师秀的脸上一股股黑色的气流宛若筋脉一般横竖交叉,眼睛痛体嗜红,看上去邪魅无比。

    豆大的汗珠紧锣密鼓的顺着脸颊掉落,身躯不住的颤抖,可见疼蚀的厉害,不然堂堂儒家一院之主的赵师秀怎么会是这样的风景。

    衣服凌乱不堪,头发混乱,嘴巴微微开合,不知在呢喃着什么!

    那个时常安然坐在桃树下喝茶,手握纸扇,一副读书人模样的东院大管事,不知何故,竟然成了如今这副模样。

    翁翁!

    随着一阵轻轻的波动,一个头戴儒冠,身着雅服,腰配白玉的读书人凭空出现,即便在整间黑暗至渊的屋里仍可见分毫。

    似是听到动静,赵师秀艰难的睁开眼皮,通红的眼里闪过一丝亮光,穿透黑暗,看清了来人,嘴角微微一撇,苦涩的笑了笑,

    “你来了”

    李白看着这个形容枯槁,头发散乱,气息时起时伏的老友,不禁悲从中来,泪雨难掩。

    当年,二人关系莫逆,是同窗,是知己,又皆是儒家年轻一代的翘楚,把酒言欢,即兴作赋,意气风发。

    二人同赋得“贤人”,一桌两才子,为一时美谈。

    再后来,二人学问都高了,赵师秀被韩师赞有“大家风范”,以新晋君子坐镇西湖书院,一院之主,可谓是“大有作为”。

    至于李白,天性不羁,书院的高墙可束缚不了他的胸怀。

    他广游天下,结各路英才,不顾教派出身,行于大街小巷,志在品遍天下美酒。

    “海内存知己,天涯若比邻”,两人身隔天涯,却犹自比邻,一语一字,一壶酒,任它沧海桑田。

    当时,赵师秀的那场大难来临,儒家人人自危,顷刻间,楼宇崩塌,一罪千古。李白当时远在定州夜郎,大州大河,空间都有阻隔,一时难回 。

    李白一路奔袭,飒沓如流星,本来半月的路程三日便抵达西湖书院。只是,三日的时间,一切已经定格,听说赵师秀身负重伤,不见了踪影,生死难料,而且书院已经易主。

    李白当时怒火中烧,飘逸随和的李白煞气冲天,大打出手,大闹西湖书院  。

    儒家规矩里有道 “同门不相残”,可李白哪管这些。

    我的兄弟都被你们逼到了这种地步,你还和我讲规矩

    刚就任书院之主的钱铎,是赵师秀的同脉师兄,亦是“君子”,只是在疯狂的李白手中,不过三个回合,便大败喋血。

    要不是后来有圣人出面,好说歹说,才让李白收手,不然西湖书院可能要在李白手中废除了。

    圣人临,万物和。

    祥瑞降临,春风十里,枯木逢春,溪流碧澈,鱼什道。

    “疯子”李白双袖鼓荡,气流如海,不愧是百年难遇的“文思君子”,浩然气荡彻天下。

    两脉圣人“坐而论”,钱铎的命是保了下来,不过境界已然大退,“君子玉”布满碎痕。

    至于李白,本要受一个“伤同门”的罪名,可这一脉的圣人不同意,二人争执不休,最后给了个“流放”的决定。

    “流放”,在儒家规矩里是指一些学问高深的儒士有过,又不好决断,则让其至其他未有儒风之地传授儒学,兴教化。

    李白流放夜郎,是一处蛮荒之地,异兽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