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41.里应外合、先发制人(第1/2页)  未有逸韵如此弦首页

关灯 护眼     字体: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

    天葬之争后,局势并没有平静下来。储存高浓度铀一240的装置非常简陋,除了防化部队,还需要专业工程师现场进行操作,才能保证安全。为此,防化部队将该地区隔离起来,并指派一个排守卫。流亡藏民核心已经动摇,内部逐步分裂,急需突破口稳定人心,倘若再等下去,就面临着土崩瓦解的危机。对他们来说,命垂一线,必须拼死挣扎,才可能有一线生机。但分裂大藏区并非易事,赖大师在世的时候都不能如愿,况且赖大师已不在世。大国林立,无心恋战,流亡藏民成为彼此交易的砝码,只是由天平的这端换到天平的那端,随着时间的推移,砝码的作用越小。人是有思想的,并不需要太多的智慧,就能看出里面的端倪,如何以小博大c四两拨千斤,迫在眉睫。任何人做事都是有惯性的,能够实现自我转型的并不多,用古语来说就是江山易改本性难移。流亡藏民首先想到的办法是联印抑中,其实一直也在这么做,大本营也在印国。经过半个多世纪的实践,这个方法一直不温不火,毫无实质性进展,再这样下去有赔了夫人又折兵的风险。此时,必须兵行险着。这种思想普遍存在于印东走廊的各个邦之中,只是和流亡藏民相比,主客体不同,大家都在想如何以小博大c四两拨千斤。

    共同的理想c铀一240的居高不下的变现能力c国际资本和势力对铀一240的虎视眈眈,及时雨般的灌溉着印东各邦和流浪藏民的独立之花。对于印东各邦来说,虽然对铀一240垂涎三尺,但越境盗采,简直是痴人说梦。但对于流浪藏民来说,越境盗采,着实可行。巨额的金钱诱惑,迅速完成了该利益共同体的劳动分工。但螳螂捕蝉黄雀在后,其中出现了“梅厄夫人”式的铁娘子人物,审时度势,将所有势力拉入棋盘中,玩起了“权利的制约与平衡”。男人做事的时候往往注重实际效益,具体的说就是“钱”,甚至可以有幕后操作,女人做事的时候往往讲究情怀,偏激进一些。最后讲究情怀的“梅厄夫人”反而在一滩浑水中全身而退,独立建国,正好应了那句话“以利相交,利尽则散”。

    流亡藏民也算是孤注一掷,越境盗采,翻越海拔6000米雪山,但效果是显而易见的,通过利益共同体的协作,大量的金钱入库,人心总算是稳定下来。随即就是稳定产量,实际上没坚持几个月,大部分盗采点就被边防部队发现了,并进行了隔离。流亡藏民先后进行两次大规模的舆论宣传,但雷声大雨点小,收效不佳,铀一240还是被隔离,无法运出,经济命脉和幕后支持随即奄奄一息。流亡藏民有两条路可以选择,一是利用现有金钱,武装自己,趁防守薄弱时抢回铀一240,并策动国内藏民□□,里应外合。二是向幕后支持者寻求更多帮助,争取舆论c外交支持。但第二条路很可能并无实际效果,可能像之前两次舆论宣传一样石沉大海,况且幕后支持者绝对不会走向幕前。最终,已经没有时间可等的流亡藏民选择了第一条路,先发制人。

    流浪藏民的目标很简单,策动国内藏民□□,趁防守薄弱,夺走铀一240,兵贵神速,拿到东西就跑,绝不恋战。社会局势在流亡藏民的煽动下,开始动荡,大批部队投入到社会□□工作中,类似性质的动荡往往发生在流亡藏民舆论宣传失败后,并且贼喊捉贼,酝酿更大的舆论宣传。循环往复,倒是从来未有出格的行为。但这一次,守卫的一个排受到攻击。按道理说,散兵游勇绝不是正规军的对手,开始是时候全部是张牙舞爪的流亡藏民,即使有武器装备,战斗力还是无法匹敌防守的部队。月黑风高夜,杀人越货时。防守的一个排驻扎在山谷,侦查员发现情况不对,迅速上报了上级,进行了战时准备。流亡藏民的战斗方式非常简单,人海战加自杀式爆炸武器。几百号人潮水般涌向驻地,并伴随着自杀式爆炸武器,根本无视鸣枪示警,直接向驻地开火,枪声此起彼伏。因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