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作者人生故事(三)从头说起(第1/4页)  欢乐搞翻天首页

关灯 护眼     字体: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

    这是大约20世纪30年代的东北某城破败的街头,一个妇人,带着三个孩子,一对比较小的男女是她亲生的,所谓儿女双全,在今天这个二胎开放,并且比较有条件的家庭,肯定是一件美事,然而不要忘了当时的华夏外敌入侵,军阀割据,战乱灾荒等等,可以说民不聊生,这个妇人带着三个孩子正在要饭。还没说那个比较大的孩子,他不是妇人亲生的儿子,而是她丈夫和大房妻子生的长子长孙,这个孩子就是我的爷爷,而那个沿街乞讨的妇人就是我的三太奶奶,是我太爷爷第三房妻子。

    这个妻子真的很厉害,要饭还带着一个丈夫和别的女人生的孩子,一路乞讨。此时我的太爷爷应该已经发生了什么事,没了音讯,听说后来好像又回到了家,但是后来的经历也是跌宕起伏,包括后来还有各种运动什么的。他是个医生,医术很好,精通多门外语,不是入门,而是精通,在当地很有名,甚至当时统治东北的日本人有病都会去找他。此处强调一下,虽然他给日本人看过病,但他是医生,不是汉奸,这很重要。

    我的太爷爷是跟着他的父亲闯关东来到关外的东北的。祖籍鲁省掖县,当地县志记录家族最老的墓碑上的时间能够追溯到13世纪,也就是12年,具体记不清了。我们家族居然还有族谱,一直可以追溯到上古八大姓,就是那些女字旁的姬姓,姜姓什么的,不过我没见过,再说我们这一支到我这儿估计就绝后了,我的父姓家族和母姓家族都只有我一个男孩儿,请注意这里不是重男轻女,而是指姓氏传承。我父亲的家族包括我都是反过来的重女轻男,比如我爷爷可能受他父亲的影响,特别喜欢身为女孩儿的我姑姑,却非常讨厌我父亲这个男孩儿,这些以后会说到。

    言归正传,我们知道了我的太爷爷在那个年代为何能娶三房妻子,是因为真的比较耀眼。当然跟我们能说得上名字的那个年代的大师,仁人志士,伟人们去比肯定是不敢的,只能说跟普通人家比还算很不错。他娶了三房妻子,每一个都给他生了个儿女双全。挺美的吧?然而并不是。

    强调一下,接下来是听我母亲告诉我的,因为不是我亲耳听太爷爷说的,我也从来没见过他。专门强调一下是因为我要写我亲身经历的人生故事嘛,不能编造,听说的事情就告诉大家是听说的。

    太爷爷那个时候新思想已经兴起,女性们也有了新思维,当太爷爷要娶第二房妻子的时候,大房就带着女儿离家了,她把长子长孙也就是我爷爷留下了。当我的太爷爷要娶第三房妻子的时候,二房妻子带着自己的儿女离家了。注意到没有,可能是不想让后妈带孩子吧,这两个母亲都把自己的孩子带走了,唯独我爷爷,因为是长子长孙的身份被留下了。可能这也是造成我的爷爷没有爱的原因吧。爷爷他不是坏人,对家人尽到了责任,但他却并不爱他的家人。他并不爱我奶奶,也不爱他的孩子。举例,小时候他跟我说过一次:“那个时候你奶奶把自己的粮票生下来给我,我才能上学,要不然我俩也不会在一起。”再举例,有一次当着我的面他对我叔叔说:“我想把你妈休了。”我叔叔赶紧回答说:“爸,千万别!”

    我从来没见过太爷爷,我只见过他仅剩的这个第三房妻子,当时她老人家已经90多岁了,三代人住在一个小平房里,不算院子和仓房的话,住人的地方只有两个屋子,估计总共也就能有30平米。而她住在后屋一个约两三平米,应该不到四平米的小屋子里,满口牙都没了,整个嘴凹进去,都是褶皱;脸是黄色的,有好多好多老人斑,就像《千与千寻》里的那个老婆婆一样,但是没有那种吓人的感觉,反而很慈祥。她当时拿着我的小手摸她的脸,特别特别细腻,特别特别光滑,我发誓,像小孩子一样,而且很烫手,因为我的手脚从小就是冰凉的。她的脸是对称的,不像我面瘫后一面大一面小,所以从对称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