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第二十八章 李家辛秘(第1/2页)  明棠首页

关灯 护眼     字体: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

    就在谢筠梅想着如何嫁入荣亲王府之时,谢府迎来了两位意想不到的客人。

    是李氏和一位老者。

    “敏妹妹,这么长时间你去哪儿了?”丁氏见到李氏心情激动,“我给你下了好几次帖子约你相聚,可是你从未出现。我去崔府找过你,崔侍郎说你回娘家好久都没有回来,可把我担心坏了!”

    自三年前丁氏的生辰后,李氏为了证实《伯远帖》一事和崔侍郎商量着要回娘家,一开始,崔侍郎并不同意自家夫人回那么远的地方,李氏的本家,在云城的梅县,离京有七百多里。可最后崔侍郎禁不住自家夫人的软磨硬泡,还是答应了李氏的请求,只是没想到李氏这一去,近两年都没有任何音信。崔侍郎也回梅县找过李氏,得到的消息是李氏回了洛城的祖宅。心中疑惑,崔侍郎便抛下公务,请假去寻,终于在洛城和李氏重逢,亦从李氏的口中得到了一个关于李家的秘密。

    李氏从小,便从自家祖父那里听说了李家曾经有着无数的珍藏,只是毁的毁,丢的丢。之前,她并不知道李家还有着另外一脉,一直到《伯远帖》的出现。

    在自家祖父的诉说中,《伯远帖》和众多书画,都是李家的收藏。李氏回到娘家翻阅了无数旧书,终于在《李氏集录》中找到了家族的藏物单,看到了熟悉的三个大字。李氏忍不住向还在世的祖父发出了疑问,祖父李太爷,终于告诉了李氏曾经的往事。

    原来李家的根,在洛城。距今,已有数百年了。当年的李家,乃前朝出了名的隐世家族,家中很少有人入仕,一直过着与世无争的生活。那一辈有两个嫡子-李明达和李兆达;弟弟李明达性格沉稳,聪敏好学,而兄长李兆达张狂纨绔,不学无术。由于性格不合,两个兄弟经常产生冲突。李太公尚在人事时,两兄弟虽然经常吵架,但不至于到要死要活的地步。但李太公一去,李兆达和李明达两兄弟便吵的更甚。

    终于有一天,兄弟俩翻脸,李家分家,被一分为二。李明达一气之下,带着妻子儿女仆人,离开了洛城到了云城,并入朝为官。而李兆达一家则留在了洛城。作为非常有底蕴的世家,李家收藏了很多珍贵的墨宝和名画,这些也随着李兆达都留在了洛城。但好景不长,李兆达的性格得罪了达官显贵,他被暗杀,而他的妻妾和后人带着家族里剩下的财产逃亡,不知去向。李明达得知此事,已经是耳顺之年了,他为家族的消亡和兄长的去世感到痛心不已,不多久便过世了。李明达的长子李英年见父亲因此逝去,一把火把洛城李宅烧光,也许是上天也不愿意看到李家如此分离崩塌,那天下了一场大雨,浇灭了李英年放的大火,也让李英年下定决心离开洛城,带着李家最后的后人扎根在云城梅县,从此再也没有离开过。

    李氏,正是李明达的后人。

    听了祖父所述的故事,李氏震惊不已,她独自一人去洛城探问。距离李明达去世,已经过了近三百多年,李氏本以为旧李府早已不存在,但没想到旧李府成了当地百姓闻之色变的鬼宅,不仅无人靠近,而且当地的官府也不闻不问,李府便因而完好地保存了下来。只可惜那里已经完全破败,房屋的木头发黑;祠堂里的牌位都也已经发霉。李氏花了很长时间探索祖宅,终于在已经发臭的书房中找到了一个暗格,在其中中找到了发黄的李家家谱和一沓不能用的银票,证实了祖父所言。

    那这么说难道?谢相家中的李姨娘便是李兆达的后人?李氏迫不及待地想要证实自己的猜想,便立刻打算回京去谢府。李氏的祖父已经年过七旬,却耍起小孩性子要和李氏一起过来。无奈下李氏带着自家老太爷长途跋涉,为了照顾年迈的祖父,李氏不得不放缓速度,生生走了两个半月才回到京中。一到京中,这祖孙俩人连崔府都没回,便迫不及待地跑到谢府来。

    “彤姐姐,我c我有急事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