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第64章 锅碗瓢盆(第1/2页)  关陇首页

关灯 护眼     字体: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

    都说“君子远庖厨”,开始的初衷是,君子有仁者之心,不忍心见到厨房中有杀生行为,而作为“人”又不能不吃肉食,只好远离厨房,来个眼不见为净。

    时间久了,厨房也变成了下人的专职之地,大户人家的子弟很少会进入,因为这毕竟是有份的行为。所以当张韬出现在厨房中时,着实让一众下人惊奇而又惊慌。

    惊奇的是,作为家主的宝贝疙瘩,三公子如何便来到这污秽之地?惊慌的是,千金之子坐不垂堂,一旦烟熏火燎地影响到了小公子,未免会受到管家的责罚。

    “你们继续,我只是过来看看。”

    无奈之下张韬只好出言安慰了厨房中的众人,抬着手示意他们不用管自己,这才让下人们止住慌乱。他四处打量着,张府的厨房虽然算不上豪华,常用器具也是一应俱全。

    比如说灶台,此时的灶台已经无限接近于后世。若说唯一的区别,那便是锅圈是一个圆形的向上隆起的小型圆圈。之所以出现这种差别,主要是由于炊具的不同。

    后世主要是铁锅,所以相对地灶台上的锅圈也比较大,用以托住锅底。无论是蒸煮还是煎炸亦或者烹炒,一口铁锅足矣。

    而此时的炊具,如果是“蒸”,用的炊具名为“甗(yǎn)”。

    它的下半部分叫做“鬲(li)”,上半部分叫做“甑(zèng)”。用的时候,将鬲放在锅圈上方,里面放满清水,然后再将甑放在鬲的上方,里面放上需要蒸的食物,再盖上盖子。只要在灶台里点火进行加热,鬲中的清水形成蒸汽进入甑中,到了一定时间便可以吃上蒸熟的食物。

    “甑”是陶制的罐子,底部烧制的时候便留下一排排细密的小孔,架在鬲上,用以接受蒸汽,与后世的蒸笼相似。

    而如果需要“煮”,“甗”就派不上用场了,只能将之换下来,换用“釜”或者“镬(hu一)”。釜与镬比较类似,都是圆底的炊具,有的有脚,有的没脚。二者的区别是,釜往往在外面中间制作出两个对称的铜环,而镬则大多在上方保留对称的两耳,中间留有孔洞。

    这个时代大户人家往往几十上百口人,多的甚至会有几百口,小锅做出来的饭肯定是不够吃的,所以做饭的炊具一定要大。

    大有大的好处,大也有大的劣势,那就是加热以后,外壁温度太高,极难挪动。而留有铜环或者双耳,那就方便多了。比如说用木棒往双耳中一插,两个人便可以将之抬下灶台。

    张韬将所有炊具看了个遍,不由摇了摇头。若使用铁锅的话,由于锅圈外围都会用青灰或者泥浆将缝隙密封,所以在灶台下烧火的时候,厨房烟雾很少。而眼前的灶台,无论是甗还是釜,都会留下一定的缝隙,而且由于此类炊具受热面小,加热时间便会无限延长,导致在过饭的过程中,大量烟雾滞留房中。

    “这个灶台,需要重新砌一座啊!”张韬摇了摇头,又去观察一些配料品。

    这个时代的“酱”分为“醢(hǎi)”与“醯(xi)”。

    所谓的“醢”便是肉酱。人毕竟是从动物进化而来,与其它食肉动物并没有本质的不同,所以“人”之本身一直以来都是一种食物。

    比如说《吕氏春秋》中说,“杀梅伯而醢之,杀鬼侯而脯之”。便是说纣王将梅伯杀了以后剁成肉酱,将鬼侯杀了制成肉干。而《史记》中亦记载,“九侯女不憙淫,纣怒,杀之,而醢九侯”,这里的“九侯”便是“鬼侯”。由此可知,无论是“醢”还是“脯”,除了体积不一样,制作过程也差不多了。

    人从上古而来,在打猎的过程中,将多余的肉类剁碎,用盐腌着保存起来,以便在动物减少时或者自己有个三灾两病的时候,还能够拥有食物。

    也便是在这个过程中,留下的盐水被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